導讀:美國科技博客日前發(fā)布博文指出,Web 2.0應用可以有多種商業(yè)模式。以下為10種Web 2.0應用的商業(yè)模式,以及需要為這些商業(yè)模式提供的支持。
訂閱
1. 固定訂閱。指用戶每個月為一定的產品或服務付費。比如,可以為取消廣告而收費。固定訂閱面臨兩個問題:第一是需要一個訂閱收費系統(tǒng),第二個是需要有可以進行收費的內容或功能。第一個問題好解決,安裝一個類似PayPal的工具就可以;第二個問題比較難解決,很多網站都不知道能對什么東西收費。很難找到能收費的內容或功能,在進行收費時,網站必須確保有大量的訂閱用戶,訂閱內容必須非常有趣,而且不能在其他地方免費獲得。
2. 可變訂閱。例如對應用程序或者數據包收費,不過由于這需要統(tǒng)計應用程序或者數據包的使用,所以實施起來非常困難,并且也很難管理價格計劃。此外,還不確定其他地方是否提供免費服務。
第三方支持
3. 廣告。這是第三方支持最普遍的一種形式。不過,很多網絡應用并沒有推出廣告。實際上,安裝谷歌AdSense可能不會獲得很多廣告收入,但卻可以削減一些成本,并能帶來一些真正的廣告機會。
4. 贊助。贊助商一般在網站上有永久性廣告。但要吸引贊助商,網站需具有很大的流量。
5. 付費內容。付費內容是第三方應用的害群之馬,受到廣大博客的批評。付費內容的收益可能不足以抵消其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網站還很年輕的情況下。
按產品或使用次數收費
6. 按產品或使用次數收費。這可能是最難的商業(yè)模式。使用按產品收費的商業(yè)模式時,必須有可以進行收費的實物或者虛擬產品,但是用戶是否愿意購買這些產品還不確定。此外,推出產品之前需要投入很多資本進行研發(fā),因此成本通常很高。按使用次數收費也非產困難,例如PayPal向每筆交易收取交易費。不過,因為涉及很多財務知識,很難統(tǒng)計使用次數或者使用費。而且大多數技術人員沒有很強的財務背景,因此存在很多知識阻礙。
服務
7. 品牌化。這可能是推廣網絡應用時帶來的效果,不過顧問和演講等可以帶來很多收入。但是,這種商業(yè)模式更像是個人選擇,不能直接將網絡應用轉化為營收。
8. 創(chuàng)立一個平臺。這屬于iPhone商業(yè)模式的一部分。實現這種商業(yè)模式要求這一平臺必須非常受歡迎。Twitter正在成為一個平臺,但因對應用程序過于開放,目前Twitter還很難實行該商業(yè)模式。
9. 附屬銷售。這種模式并不需要很多初始工作。但困難的是,這種模式仍需要有值得用戶購買的產品或服務。
10. “白色標簽”(white-label)服務。這種模式與創(chuàng)立平臺相似,兩者的區(qū)別是白色標簽服務中的軟件在產品前沿并不明顯,比如被廣泛熟知的社交網站應用Ning.這種模式還需要與其他模式結合使用,比如Ning有固定月度訂閱用戶還有可變訂閱用戶。
上述商業(yè)模式可能并不完全,但大多數網絡應用都可以使用或者結合使用這些基礎的商業(yè)模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