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新股投資理財產品一擲千金
10月12日,剛剛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2個月零4天的雙成藥業(yè)(002693)發(fā)布公告稱,公司計劃使用不超過2.5億元的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僅僅在2個多月前,雙成藥業(yè)才剛剛通過IPO從市場上募資5.5億元,而按照公司上市前計劃,建設的募投項目所需資金才不過3億元。
雙成藥業(yè)刷新了此前環(huán)旭電子保持的紀錄。今年4月份,剛剛在上交所掛牌2個月零8天的環(huán)旭電子(601231)公告稱,計劃使用額度不超過10億元的自有閑置資金進行低風險銀行短期保本理財產品投資,而此前公司通過IPO募集的資金只有7.7億元。
上市公司左手向市場融資,右手交給銀行理財。當這種風氣愈來愈風靡A股市場的時候,新股憑借著大量募集資金在這支隊伍當中顯得愈發(fā)闊綽。
《華夏時報》記者通過Wind資訊以及交易所披露的數(shù)據統(tǒng)計,截至10月18日兩市總共有123家上市公司參與銀行理財投資,這其中2009年8月份IPO重啟以來的上市公司有55家,占比四成多。
背著貸款理財
事實上,雙城藥業(yè)賬面上的資金并不充裕,根據公司上市前公布的上半年財報數(shù)據顯示,公司手中的自有資金只有4000多萬元。在不動用募投項目資金的情況下,公司怎么可能拿出2.5億元去投資理財產品呢?
對此,公司方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2.5億元僅僅是一個最高限額,未來具體將拿出多少錢去購買理財產品要視情況而定,“公司可以拿10萬元去理財,也可以拿1000萬元去理財。”
至于公司決策層為什么將這一最高限額定在2.5億元,雙城藥業(yè)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不太清楚。不過根據財務數(shù)據顯示,公司截至上半年末的凈資產為2.6億元。
相對于雙城藥業(yè)手中現(xiàn)金流的不充裕,在目前出資購買理財產品的55家新股公司當中,還有13家公司賬面上背負著大量的銀行短期貸款。這其中,環(huán)旭電子賬面的短期貸款超過10億元,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竟然還能做出一個10億元額度的“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計劃。
同樣背負巨額貸款參與理財?shù)倪€有剛剛在7月份上市的中信重工(601608),根據公司三季報數(shù)據顯示,截至9月末公司賬面上的短期貸款高達23億元,為此付出的財務費用已經超過1億元,但是,公司還是計劃在今年拿出9億元的閑置資金用于購買信托理財產品。截至8月14日,公司已經動用了3億元購買了兩款信托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10.5%-11.12%之間。
按照監(jiān)管層對于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要求,除了不得用于高風險的股票投資之外,在資金來源上公司不得挪用募集資金以及銀行貸款,然而實際當中,上市公司仍舊不免曲線挪用。
這其中,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積極的當屬兆馳股份(002429),根據公司今年4月18日的一份公告數(shù)據顯示,公司從2011年4月份以來總計購買了5家銀行的16只理財產品,前后動用資金10.88億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