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涌:投資家是怎樣煉成的

2009-10-20 11:30:25      周曉蘭

  東星航空破產(chǎn)案,讓算不上主角的汪潮涌再度“熱”了起來,這連他本人都沒預料到。汪潮涌被稱為國內(nèi)投資界的“教父級”人物,從北京到華爾街,再從華爾街回到北京,他的人生與事業(yè)雙雙成功,精彩紛呈且充滿故事

  不管愿不愿意,汪潮涌又一次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

  介入東星航空破產(chǎn)案近兩個月來,汪潮涌成全國為各大媒體密集追蹤的對象,火暴程度堪比他所投資的“中國之隊”酣戰(zhàn)第32屆“美洲杯”帆船賽時的情景。

  在執(zhí)行本期選題過程中,記者先后兩次采訪了汪潮涌。即使在盛夏,工作狀態(tài)中的他依然身著制作精良的西裝,襯衣是雪白的,黑色邊框眼鏡后的目光犀利而篤定。言談間,他的思路清晰而縝密,就連笑容也很“標準”,一副投資人的職業(yè)做派。

  汪潮涌曾多次對媒體表示,他的名字三個字都帶水,他的人生重大轉(zhuǎn)折都離不開海?!按蠛S袝r風平浪靜,有時洶涌澎湃,我是表面風平浪靜,但內(nèi)心很澎湃。”因常年與法律條款、數(shù)據(jù)模型打交道,他儼然是一個冷靜而謹慎的投資家,他早已習慣了用平淡的語氣去來講述內(nèi)心的澎湃。

  放手東星,規(guī)避風險才是硬道理

  東星航空破產(chǎn)重整案一波三折,汪潮涌適時介入又理智抽身。作為職業(yè)投資人,他首要考慮的是項目的投資價值和預期風險,當風險大于回報,再具備轟動效應(yīng)的項目也只能放棄

  東星航空最終未能逃脫破產(chǎn)清算的厄運。

  8月26日,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裁決,駁回信中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中利)向法院提交的東星航空破產(chǎn)重整申請。至此,這家由湖北知名企業(yè)家蘭世利以“螞蟻背大象”手法創(chuàng)立的航空公司,正式宣告成為我國航空業(yè)首家破產(chǎn)的民營企業(yè)。

  與蘭世利同為湖北老鄉(xiāng)的汪潮涌,以空降的方式在最后階段驟然現(xiàn)身,加入了為重整東星而奔走的行列。起初,有人疑惑,汪潮涌此舉,是因同鄉(xiāng)之情幫老朋友一把,還是真的對這家民營航空公司重整后的前景充滿信心?

  7月17日,北京艾維克酒店。東星航空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中航油提出重整東星的申請,汪潮涌作為旁觀者默默坐在后排。彼時,室外風雨交加。會后,他與東星航空的高管團隊進行了交流,萌生了參與其中的念頭。

  一個月后,同樣的地點,東星航空再次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此時的汪潮涌已經(jīng)是當仁不讓的主角,端坐在主席臺正中,躊躇滿志地宣布信中利將參與重整東星航空。當天,他闡述了自己詳細的“三步走”計劃:初步注資兩到三億元人民幣,繼而引進國際航空公司作為戰(zhàn)略投資者,直至三五年后上市。不少人認為,以汪潮涌在湖北當?shù)氐娜嗣}關(guān)系,和他本人在國內(nèi)外金融投資領(lǐng)域運作多年的背景,信中利的適時出現(xiàn),很可能使東星航空重整案峰回路轉(zhuǎn)。

  但是,汪潮涌沒能阻止這家民航公司走向消亡的命運,盡管此間曾閃現(xiàn)過短暫的轉(zhuǎn)機。8月24日,湖北省高院作出終審裁定,駁回其他七家企業(yè)對東星航空的重整申請,唯有汪潮涌的信中利提交的重整申請被發(fā)回武漢中院重審。8月25日,由破產(chǎn)管理人代表、東星集團代表及信中利三方參與的聽證會在武漢市中院2號法庭舉行。會上,破產(chǎn)管理人堅稱東星航空應(yīng)該破產(chǎn),并提出如果重整需要注入資金9.2億元。隨后,信中利和東星集團被要求提交資金證明和補充材料。隔日,武漢中院還是駁回了信中利的重整申請。

  面對9.2億元的高額注資要求,汪潮涌選擇了激流勇退。無論東星航空破產(chǎn)案被炒得多熱,在汪潮涌眼中,這只是一個投資項目。作為投資項目,當預期風險大于預期回報,不再具備投資價值時,瀟灑轉(zhuǎn)身,才是理智的投資人。更何況,此時的他已經(jīng)大賺了一票人氣。

  介入“美洲杯”帆船賽,為信念做點事

  汪潮涌斥資4億元投資組建“中國之隊”參加“美洲杯”帆船賽,填補了一項空白。這一舉動頗有些浪漫主義色彩,似乎不太符合職業(yè)投資人的做法。但“男人有時候會為信念,做些不大可能的事情”

  東星航空重整案,讓汪潮涌重新回到了公眾視野。事實上,他在國內(nèi)真正“走紅”是在2005年,他斥資4億元組建“中國之隊”參加“美洲杯”帆船賽。

  汪潮涌與帆船結(jié)緣,還要從他在華爾街的經(jīng)歷說起。20世紀80年代,汪潮涌在摩根大通銀行就職時,紐約帆船俱樂部就在銀行邊上,很多大金融機構(gòu)都是該俱樂部會員。銀行為培養(yǎng)新員工的團隊配合精神,曾組織汪與同事們一起玩了三個月的帆船。從世貿(mào)中心辦公室的落地窗極目遠眺,夕陽的光暈下,摩天大樓、自由女神像,以及大西洋上的點點白帆,讓汪潮涌印象深刻。

  2004年,汪潮涌受“美洲杯”帆船賽組委會邀請,前往法國馬賽觀看分站賽。馬賽港周圍是古老的城堡,港口有密密麻麻數(shù)以千計的桅桿。比賽時,千帆齊發(fā),場面壯觀,汪潮涌被震撼了。

  比賽結(jié)束后,汪潮涌回國找到國家體委,詢問中國為什么缺席這么重要的體育賽事。得到的答復是,受資金、人才、設(shè)備和經(jīng)驗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中國要想?yún)⑴c這項世界頂級的體育賽事,至少要十五年以后。汪潮涌的內(nèi)心被這樣的說法刺痛了,盡管這在當時看起來不大靠譜,“男人有時候會為信念,做些不大可能的事情”,汪潮涌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沖動。

  2005年,他拿出投資一個項目所獲的利潤,同法國“挑戰(zhàn)者號”船隊合作組建了“中國之隊”,并參加了當年在西班牙巴倫西亞的比賽。

  起初,他希望集結(jié)更多的中國企業(yè)家加入到這項賽事中來。他曾先后詢問過張朝陽、陳天橋、朱駿等一批企業(yè)新貴,他們都年輕、愛玩,且都有共同的歐美留學背景,但彼此之間似乎未能找到共鳴。“他們的精力和興奮點還都集中在創(chuàng)業(yè)上,對帆船運動也沒有那么深刻的認知。”帆船賽對當時的中國而言太過超前,汪潮涌注定要為此孤獨一陣子。

  “美洲杯”帆船賽在西方國家的認知度比較高,它與奧運會、世界杯、F1并稱為世界四大體育賽事?!爸袊牎苯M建后,迅速吸引了一批贊助商,前期的贊助商幾乎都是歐美的奢侈品牌,如路易·威登、瑞士豪雅表、西班牙雅致瓷器、芝華士、普拉達,等等。瑞士豪雅表是第一個主動打來電話的贊助商,后來成了“中國之隊”的主贊助商之一,品牌曝光率和回報比較高。第二個贊助商是賽事組委會推薦的西班牙雅致瓷器,他們有五六百萬美元的贊助費預算,如果投資給老隊,人家不會拿他們當回事。直至2007年4月,第32屆“美洲杯”帆船賽的最后階段,匯源果汁正式宣布贊助 “中國之隊”,成為第一個贊助這項賽事的中國品牌。

  西方主流媒體,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英國的《金融時報》,法國的《費加羅》、《解放報》等,都對“中國之隊”參加“美洲杯”帆船賽進行了大篇幅報道。《紐約時報》對此評價:“看上去遙不可及的目標,并沒有讓中國卻步?!蓖舫庇空J為,西方媒體更看重事件背后的意義,“那是中國海洋文化的復興,以及中國企業(yè)家群體的精神追求。按照西方發(fā)達的航海大國判斷,中國參加‘美洲杯’帆船賽還為時過早,既沒有人才,又缺乏管理能力。中國國家體委當時也認為,參賽是十五年以后的事。我們用民間的力量,將其提前實現(xiàn)了?!?/p>

  汪潮涌的照片,因此進入了“美洲杯”博物館,與一百五十多年來歷屆賽事的各隊董事長掛在一起,成了第一個進入“美洲杯”名人堂的中國人?!耙话傥迨辏澜珥敿壻愂聸]有中國人參加,現(xiàn)在,我們填補了這個空白。這個意義是永留史冊的?!?/p>

  汪潮涌坦言,通過“美洲杯”,他有了與世界頂級富豪對話的機會,包括路易·威登、普拉達家族,甚至一些歐洲王室貴族。有人戲稱,汪潮涌的能力,不在于他自己擁有多少財富,而在于他結(jié)識了多少擁有巨額財富的人。誠然,此項賽事為汪潮涌帶來的,除了迅速提升的知名度,還有含金量極高的商界人脈。

  汪潮涌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曝光頻率極高。對此,他表示:“我對出名沒有太多感覺。在媒體上曝光比較多,是因為:其一,這個事件本身舉世矚目,填補了一個世界大的賽事沒有中國甚至亞洲隊參加的空白;其二,為了回報中國之隊的贊助商,要通過媒體曝光,給贊助商帶來品牌收益?!?/p>

  從大別山到華爾街

  一個從大別山走出來的農(nóng)家孩子,走到北京,再走到美國。大別山在他內(nèi)心深處留下了抹不去的烙印。故鄉(xiāng)除了留給他心酸的童年記憶外,還造就了他的性格里樸實的一面

  翻開汪潮涌的簡歷,他的人生經(jīng)歷順利得讓人嫉妒。15歲上大學,19歲成為清華大學經(jīng)管學院最年輕的研究生,20歲赴美留學;22歲進入華爾街投資銀行,30歲成為摩根士丹利北京首席代表,是華爾街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首席代表;34歲辭職,創(chuàng)辦北京信中利投資有限公司,自己當老板,成為“風投大亨”。

  已經(jīng)四十出頭汪潮涌,就沒有遇到過什么坎坷嗎?

  童年的生活,在汪潮涌的腦海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汪潮涌度過了一個比同齡人更為坎坷的童年?!拔母铩逼陂g,父母被迫把不到1歲的汪潮涌送到大別山的伯父家寄養(yǎng),他在山里一待就是十五年。冬天陰冷手生凍瘡,飯永遠吃不飽,衣服永遠不夠穿,這是汪潮涌對童年生活的記憶。9歲時,他頂替養(yǎng)父母去水利工地干活,吃的是凍成冰渣子的飯,就著家里托人捎來的咸菜,睡的是臨時工棚,早上經(jīng)常是數(shù)著星星出去上工。

  “這樣的生活都挺了過來,還有什么事情好怕的呢?”面對記者的提問,汪潮涌如此反問,也是自問。

  汪潮涌的人生,從15歲時開始順溜起來。1980年,年僅15歲的他考入華中理工大學,成為當?shù)赜忻摹巴尥薮髮W生”,命運之神似乎從此對他特別眷顧。20歲時,在清華大學首屆MBA班就讀的汪潮涌,意外獲得了赴美留學的機會。

  多年以后,汪潮涌對當年首次赴美的情形還記憶猶新。離別的場面頗為悲壯。在機場,其他留學生周圍前呼后擁著一大堆親戚朋友,而汪的身邊只有兩個最要好的同學,由于經(jīng)濟方面的原因,父母未能前來送行。懷揣著30美元,第一次穿上西裝革履的汪潮涌,拎著一只大大的行李箱登上了飛機……

  當時,中國還沒有證券市場的概念,初到美國的汪潮涌,從對資本市場、股票投資、證券分析這些基礎(chǔ)的金融知識全無概念,到順利完成學業(yè),并經(jīng)過層層選拔,進入摩根大通銀行,讓他的美國同學大跌眼鏡。

  十多年大洋彼岸的生活,讓汪潮涌完成了兩個轉(zhuǎn)變:從一名MBA學生到華爾街白領(lǐng),從普通職員到金融機構(gòu)高管。

  玩轉(zhuǎn)風投,十年磨數(shù)劍

  十年投資生涯,汪潮涌碩果盈盈。他最佩服巴菲特,曾與巴菲特共進晚餐。巴菲特在晚宴桌上的一席話,成為他日后的投資法則

  1999年,汪潮涌選擇了回國創(chuàng)業(yè)。他給公司起了個英文名“China equity”,翻譯成中文無法注冊。在父親的建議下,他從國學里找到靈感。信,取自《論語》“與人謀而不信乎”,做投資要講誠信;“中”意即不可追求極致利潤,盈利有道,盈利有度;利,來自《易經(jīng)》,易經(jīng)六十四卦中五十九卦講利,這個利是大利。他還干脆向老外這樣解釋:“信中利”的意思就是,相信中國就會有利潤。

  2009年8月,記者初次見到他時,正值信中利成立十周年紀念日。他說,投資界十年磨一劍。汪潮涌的十年投資生涯,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答卷,搜狐、百度、瑞星、北大青鳥等一個個知名的投資項目,不僅給他帶來高倍回報,也奠定了他在風投界的地位。

  汪潮涌表示,在投資領(lǐng)域最欽佩的人是巴菲特,與巴老的一席談話對他影響很大。1996年,巴菲特與比爾·蓋茨結(jié)伴游歷“絲綢之路”,在北京停留一晚,時任摩根士丹利首代的汪潮涌,受邀陪同巴菲特夫婦共進晚餐。席間,汪向這位老人詢問為什么不投資中國?巴菲特表示,不投不懂的東西,比如高科技的公司,即使他與比爾是很好的朋友,也沒有投資微軟?!安煌恫欢臇|西,不投不熟悉、離自己太遠的東西。”這兩個原則,在此后的很長時間里,成為汪潮涌做投資的法則之一。在他的投資生涯中,從未投過半導體芯片、生物工程等技術(shù)門檻高、不易搞懂的項目,早期做創(chuàng)投時70%~80%的項目也都在北京。

  “一個做投資的人,一生能投到一個百度或一個搜狐這樣的公司,就足以為傲了?!毙疫\的是,這兩家公司都被他相中,并果斷地進行了投資。

  投資搜狐的過程比較曲折。同為清華校友,汪潮涌與張朝陽相識較早,張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曾邀請汪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投資搜狐。汪口頭答應(yīng)了,但出國回來后,張的首輪融資已經(jīng)完成。一年后,雙方就第二輪融資初步達成意向,但由于另一主投人遲遲未簽協(xié)議,聞訊而來的Intel、IDG等其他幾個投資公司出了更高的報價,汪再次與搜狐失之交臂。1999年,搜狐上市前啟動第三輪融資,但此時價格已經(jīng)太高,汪無奈放棄。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破滅后,2001年搜狐的股價一度下跌到1美元以下,但汪潮涌仍堅信這是一家優(yōu)秀公司,以極低的價格受讓了英特爾持有的搜狐股份。在“9·11”恐怖襲擊帶來的股價低迷期,他也一直持有這些“燙手山芋”。 汪潮涌在搜狐一役的收獲,不亞于早期投資搜狐的風投們。

  汪潮涌曾入選“影響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100人”評選,理由是:“他對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的言行,幾乎成為行業(yè)發(fā)展的最佳注解;特別在互聯(lián)網(wǎng)低潮的時候,他對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前景還是深信不疑?!?/p>

  汪潮涌坦言,自己在投資中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2001年,信中利曾投資過大鵬證券,當時他比較看好中國證券行業(yè)的發(fā)展,這家公司是中國最盈利的七大券商之一,是一家民營企業(yè)。但在中國股市連續(xù)數(shù)年的熊市之后,這家公司被強制清盤,倒在了牛市曙光到來的前夜。

  “做投資,對宏觀環(huán)境的關(guān)注和判斷很重要。當時,誰也沒有料到國有股減持、股權(quán)分置改革會拖那么久?!贝簌i證券投資失利給他上了一堂課,“當然,我們所謂的失敗,是沒有獲得很好的回報,我們在這家券商清盤之前就已經(jīng)提前退出了。嚴格意義上來講,并沒有太多財務(wù)上的損失,我們注資時跟他們簽過回購條款。”

  一些歷經(jīng)人生浮沉的草根企業(yè)家,常常語出驚人,汪潮涌不屬此類?;蛟S是因為與記者還不太熟稔,或許是出于一個公眾人物對媒體習慣性的戒備,在采訪交流中,他言辭頗為謹慎,偶爾還會當場糾正記者口中一些他認為不夠準確的說法。記者多次試圖從他口中引出些離經(jīng)叛道的言論,希望起碼夠拉出一個精彩的文章標題,但沒有成功。他很實在地承認,太過理性是他最大的缺點。也許,這恰恰是他在投資上屢獲成功的最大優(yōu)勢。

  你可以說他的語言不感性,卻不能說他不真誠,因為他有問必答,而且試圖回答得盡善盡美。在其平實的言語之間,伴隨著爽朗的笑聲、急促的手勢、豐富的表情,興許這正是他澎湃內(nèi)心在不經(jīng)意間的流露。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