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觀察
新三板實施分層之后,未來會如何發(fā)展,拭目以待。不過新三板本身的一些“硬傷”一直被市場所詬病,其中大股東把掛牌公司當成提款機,隨意占款;大股東把全部股權質押之后,突然失聯(lián);并購重組時的業(yè)績畫餅;流動性差、無成交量等問題都長期在新三板公司中存在。有分析認為,新三板的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除了掛牌公司要自律之外,監(jiān)管處罰工作也要加強。
問題一 大股東占款
從2015年年底開始,新三板監(jiān)管政策全面收緊,重中之重是對于大股東占款專項整治。根據今年3月初股轉系統(tǒng)關于“主辦券商執(zhí)業(yè)質量評價”的一份內部培訓講話文件,股轉系統(tǒng)對于在滬深A股市場20余年發(fā)展史中屢見不鮮的大股東占款問題十分警覺,明確提出:“在主板治理多年的情形,在新三板死灰復燃”。
去年11月至12月,以凌志環(huán)保為典型案例的新三板公司大股東占款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并由此開始了主辦券商對大股東占款專項自查,相關結果提交后,各地證監(jiān)局又進行抽查。2015年報披露工作中,監(jiān)管層又針對大股東占款問題要求中介機構出具專項報告。
2016年以來,主辦券商共發(fā)出占用資金情況專項審計報告169篇,發(fā)出關聯(lián)方占款的風險提示性公告71篇。5月份,時空客、愛林至善、中天利等多家公司出現(xiàn)違規(guī)占款現(xiàn)象,并遭當地證監(jiān)局調查或出具監(jiān)管警示函。愛林至善被控股股東愛林實業(yè)、實際控制人唐紅琳和總經理張忠文合計借用資金達3371.03萬元。中天利則被實際控制人陳琦及其揚州長城企劃公司曾對其形成資金占用近2500萬元。據悉,被大股東占款的公司多達3000家。
問題二 股權質押
股權質押也是新三板混亂劇情中經典的一幕,個別公司的股東將股權全部質押之后,留下一個爛攤子從此消失無蹤。
5月17日,哥侖步公告稱,“董事會近期通過快遞方式收到魏慶華的辭職報告,其因身體原因辭去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繼續(xù)擔任公司董事。”隨即,其主辦券商國泰君安亦發(fā)布風險提示性公告,表示“多次電話聯(lián)系魏慶華擬進行核實,但一直無法取得溝通確認”。而失聯(lián)背后則是其所持股權的全部質押。早在2月19日,實際控制人魏慶華質押約2862萬股給盛山資管,占公司總股本42.72%,質押期限為2016年2月26日至8月25日,資金用于個人用途。
此外,因無法按時披露2015年報,哥侖步已于5月3日起暫停轉讓。若哥侖步在6月30日之前(含6月30日)仍無法披露2015年報,根據相關規(guī)定,哥侖步存在被終止掛牌的風險。這些變故,距離哥侖步掛牌新三板不到5個月。
上演“金蟬脫殼”的公司不止哥侖步一家,ST賽諾達控股大股東劉春義也上演了一出“失聯(lián)”戲碼。
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今年以來新三板市場共發(fā)生908筆股權質押,質押股數共76.92億股,占全市場總股本的1.75%,不論是質押筆數和質押股數均已超2015年全年。
問題三 畫餅式承諾
隨著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增多,并購重組風起云涌,但并購重組中的“高估值、高業(yè)績承諾”現(xiàn)象也日益顯露。如藍山科技溢價70倍收購上海易兌;沃格光電擬分別溢價855.63%和2471.00%,收購江西沐陽精密60%股權、深圳沃特佳100%股權;海能儀器溢價1180.36%收購上海新儀微波100%股權……
記者梳理數據中可查的新三板重大重組事項,發(fā)現(xiàn)其平均溢價342.69%。其中溢價最高的是天云軟件收購中建網絡100%股權項目,評估溢價率高達126倍。“高溢價重組本無可厚非,這是企業(yè)之間的市場行為。但如果收購雙方通過關聯(lián)交易進行利益輸送,掏空掛牌公司,這種情況就應該受到監(jiān)管層關注。”有業(yè)內人士表示。
業(yè)內人士的擔心并不無道理,拍胸脯保證業(yè)績之后,是不斷傳來的“啪啪”打臉聲。今年4月16日,廣西春茂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春茂股份”,原名廣西汽牛農業(yè)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汽牛股份”)交出2015年的成績單——全年實現(xiàn)凈利潤5746萬元,遠不及公司董事長全春茂兩年前承諾的1.62億元。按照約定,如果業(yè)績不達標,全春茂應向春茂股份支付補償金1.05億元。這是汽牛股份溢價129.71%,收購全春茂名下專營三黃雞養(yǎng)殖的春茂集團時,雙方簽訂的對賭協(xié)議。收購完成后,汽牛股份更名春茂股份。全春茂卻表示無法按時籌足資金,希望以股本回購代替現(xiàn)金補償。但5月4日召開的春茂股份股東大會,沒有通過這一提案。
西南證券(600369)分析師認為,不排除高估值里存在資產泡沫,因此對預期收益折現(xiàn)時,應該嚴格考察預估收益的合理性,對于達不到承諾的公司也要進行一定的處罰。
問題四 成交低迷
流動性差、無成交自新三板誕生以來便與之隨影而行。記者此前聯(lián)系到一位新三板的投資者劉先生,他表示,新三板的市道整體低迷,近期一日的成交額只有3億元左右,全市場的累計成交額甚至不如A股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多,為了賣1000股,他需要等好幾個交易日。
記者據數據統(tǒng)計,今年以來新三板累計成交金額僅為700億元,目前全市場的掛牌公司超過7000家,以此簡單平均,一家公司的累積成交量僅有1000萬元,可以說少得可憐。有近4000家公司掛牌之后,無人問津,進入新三板似乎成了一個中看不中用的擺設。
民生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研究員喬志東表示,新三板掛牌企業(yè)暫無交易,一方面是因為公司股份改制未滿一年,沒有可流通股份;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掛牌公司股東人數少、公眾化程度低,原股東出于穩(wěn)定股權結構考慮缺乏交易意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