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寨別人”到“投資別人”,騰訊連續(xù)大手筆戰(zhàn)略投資垂直領域,圍繞社交平臺打造“企鵝系”
騰訊總裁劉熾平最近比較忙。這位負責企業(yè)戰(zhàn)略、投資并購的高管,先是2月份在上海與大眾點評CEO張濤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入股事宜,在3月,和京東CEO劉強東微笑握手的形象又上了各大報紙版面。最近一次,他在內部會上否認了騰訊視頻將賣的消息。
一段時間以來,騰訊成了TMT(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yè)最火的機構投資者。
大家發(fā)現,騰訊想明白了:從大包大攬,“山寨”所有熱門領域的業(yè)務布局策略,轉向為“甩包袱”式的資本進駐。愿意跟搜狗、點評、京東這些垂直領域老二“化敵為友”的,是一只更加自信和開放的企鵝。
“狗日的”騰訊轉型
許多關于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的書籍都有一部分篇幅,來講“你這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如果騰訊跟進了,完全復制你的產品模式,你怎么辦”。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一度成為外界給予騰訊的一個標簽,騰訊“山寨王”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2010年7月,《計算機世界》刊登的一篇封面文章使這種討論和情緒達到一個沸點。
這篇名為《“狗日的”騰訊》的報道,列舉出QQ團購模仿美團、QQ游戲平臺“血洗”聯眾、QQ愛問跟隨百度知道等標志性事件。報道引爆了業(yè)內、圍觀群眾針對騰訊的指責。
這件事對騰訊亦有觸動。
2010年9月,騰訊開放社區(qū)平臺上線;11月,騰訊微博開放平臺上線;2011年5月,開放計劃“Q+”發(fā)布。在2011年6月,騰訊首次召開“騰訊合作伙伴大會”。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會上表態(tài),要“再造一個騰訊”,“合作伙伴取得成功,騰訊才算真的成功”。
今天在微信產品上,也能感受到騰訊渴望開放的意圖。微信的目標是“連接一切”,它更像一個平臺,但不止提供流量分發(fā),微信上的各方以信息流、資金流建立聯系。
“Powered by 微信”是微信團隊最新提及的一個概念,即提供支付、LBS、客服等“能力”給商戶、用戶、公眾號。支付是重要“能力”之一,使微信上的商業(yè)模式形成閉環(huán),也為“開放”增添了想象。
騰訊選擇開放的“底氣”來自于用戶積累,無論PC還是移動,在最有辦法粘住使用者的社交領域,它一直是老大。
社交平臺成開放平臺
微信這個炙手可熱的平臺讓垂直領域的巨頭趨之若鶩。目前,在微信“我的銀行卡”類目下,非騰訊旗下直系的包括有今日美食(大眾點評提供)和嘀嘀打車。作為交換條件,兩家均被騰訊以入股的方式實施“控制”。
在騰訊宣布并購大眾點評20%股權當日,“今日美食”上線。新京報記者獲悉,騰訊負責開放平臺和廣點通的副總裁鄭志昊已悄悄“進駐”大眾點評,深度參與公司決策。而嘀嘀打車剛宣布,77天補貼用戶過億,共砸下14億元。據知情人士稱,部分補貼金將換算成騰訊在嘀嘀打車的股份,騰訊有可能成為其控股股東。嘀嘀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騰訊僅是投資人,嘀嘀保持獨立性。”
在微信之外,QQ和手機QQ也是不能小視的社交產品。就QQ而言,總月活躍賬戶2013年底達8.08億元。相比微信,QQ和手機QQ在3G網絡不十分發(fā)達的二三線城市更有優(yōu)勢。對于迫切渴望拓展二三線城市,來對抗淘寶、美團的京東和大眾點評等來說,QQ的引流作用也相當有誘惑力。
在移動時代,手Q自然不會放過在平臺化、商業(yè)化的機會。近期的分享中,騰訊手Q產品負責人李玲提到,“在一家咖啡館嘗試讓用戶設置特定QQ簽名,來獲取9.9元優(yōu)惠咖啡;一周時間,總共帶去了500多位客人。”目前大眾點評、嘀嘀打車的應用場景已接入手Q。
最火的“投資機構”
在策略轉換后,騰訊成為TMT行業(yè)最火的機構投資者。
2013年9月16日,騰訊4.48億美元投資搜狗,占股約40%,將除了地圖以外的搜搜業(yè)務并給搜狗;2014年2月20日,騰訊4億美元入股大眾點評,占股20%;3月10日,騰訊2.14億美元入股京東,占比15%,QQ網購、拍拍的電商和物流部門,以及易迅網少數股權并入京東;3月22日,騰訊1.8億美元入股樂居15%股份;3月26日,騰訊5億美元認購CJ Games公司28%的股份。
其中,幾家得到騰訊注資公司的共性是:都是垂直行業(yè)老二,都有IPO計劃或差一步進入資本市場。
對于搜狗、京東、點評來說,成為騰訊的盟友,將為它們贏得包括流量、社交在內的多重資源,在與行業(yè)老大拼殺中獲取更多彈藥。還能在移動互聯浪潮中搭上微信這條大船,對未來公司估值有所助益。作為機構投資者,實現戰(zhàn)略合作的同時,騰訊還有機會在這些公司股份禁售期結束后獲取不菲的投資回報。
在前一周,關于騰訊即將入股優(yōu)酷土豆的消息傳播甚廣,稱“企鵝系”將占領視頻——又一垂直行業(yè)。日前,小米聯合創(chuàng)始人黎萬強發(fā)了條微博,寫道“2014年3月26日,絕對會寫進未來小米的歷史。”網友猜測,黎萬強所指是“騰訊入股”。
盡管上述兩條消息目前均未成真,但可見,騰訊的資本化轉型步伐已是人所共知。
“騰訊下一個會投資誰”成為IT圈熱衷的談資。
騰訊會甩哪些“包袱”?
“下一個會投資誰”同時帶來的話題是“下一個會拋棄誰”。
轉變思路后的騰訊開始接納盟友、追求開放共贏,那些曾經布下重金的“親兒子們”就要遭遇“割愛”。
搜搜,騰訊旗下搜索網站,2006年就開始運營,但可能很多人至今都沒有使用過這一搜索服務。
據CNZZ數據顯示,2013年8月份國內搜索引擎市場份額排行中,百度、360搜索、搜狗位列前三,市場份額分別占比63.16%、18.23%、10.35%,第四的搜搜僅為3.62%。隨著騰訊入股搜狗,搜搜被騰訊“放棄”,并入到搜狗。
與搜搜境地類似的是并入京東的騰訊電商板塊。如今遭遇人員合并“陣痛”的騰訊電商版塊,一直未能撼動天貓的霸主地位。雖得到了QQ每日精選彈窗推薦、微信“精選商品”的好位置,發(fā)展速度仍顯緩慢。易觀國際數據顯示,騰訊電商(含QQ網購、易迅網)2013年市場份額只有5.68%。
騰訊旗下哪個業(yè)務將步搜搜、電商板塊后塵?
視頻業(yè)務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一塊。背靠巨頭本應該風生水起的騰訊視頻,卻長期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
根據艾瑞視頻行業(yè)2013年年度報告,騰訊視頻在月度瀏覽時長和日均UV(用戶規(guī)模)均被擠出了前三的位置。因此,在騰訊連續(xù)戰(zhàn)略投資垂直領域之際,騰訊視頻先后與搜狐、優(yōu)酷土豆傳出緋聞。
面對“洶涌而來”的猜測,騰訊給出了確切的答案。據報道,騰訊總裁劉熾平近日表示不會出售騰訊視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