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將標題寫成做新聞客戶端誰成功的概率大,但轉念一想,現在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確非易事。在幻想新聞客戶端取得成功前,還是先想想其中的風險。雖然許多大網站都在上面押寶,但在中國各個領域發(fā)展中,成功的企業(yè)往往不會超過三家。
要說新聞客戶端,開始時許多網站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主要是為了搶占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APP市場。但是,后來發(fā)現其似乎可能發(fā)展成一個新的平臺,集成不同類型的新聞,引來不少合作伙伴,這讓各個網站突然興趣大增。
一、網易:起了個大早,突破不多
在門戶網站中,較早做新聞客戶端的是網易,它也有著新聞門戶的基因,本來可以先入為主的,但是目前看起來,其功能還是顯得較為傳統(tǒng)和一般,即將傳統(tǒng)網站的分類新聞、跟帖、圖片及話題從PC端搬到移動端。
網易其實應該在新聞客戶端有所突破,并充分利用先發(fā)優(yōu)勢。畢竟,除了游戲、廣告之外,網易其他幾乎沒有什么新的核心產品,網易微博是老三老四,養(yǎng)豬只能是副業(yè),而新聞客戶端是網易的一個機會,但要把握也不容易,因為這要有強烈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及執(zhí)行能力極強的團隊才行,這也許是網易偏弱的地方。
要肯定的是,起步較早網易新聞客戶端實際上為其他新聞客戶端的發(fā)展提供了基本參考,使得其他新聞客戶端有個基本的樣板。另外,網易在分享中體現了很好的開放心態(tài),允許可以將客戶端看到的信息分享到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人人、QQ及微信等十余種地方。
二、搜狐:頭頭特重視,牽手紙媒
搜狐的新聞客戶端起步雖然晚點兒,但似乎張朝陽特別重視,并傳聞說他認識到“這兩年微博和微信左右扇了他兩個耳光”,從而突然驚醒,感覺到新聞客戶端是搭乘移動互聯(lián)網的好機遇。據傳,2012年張朝陽在上面砸了1億多,2013年準備再砸1億多。感覺,張朝陽有點孤注一擲的味道,想迅速彌補微博、微信類應用掉隊的損失。
搜狐新聞客戶端確實有所突破,除了分類實時新聞與組圖等功能外,其最有特色的是其與紙媒體的牽手。據悉,截止2012年11月,搜狐新聞客戶端訂閱平臺總訂閱量突破1.8億,刊物數超過130家,是中國最大的免費移動新媒體發(fā)行平臺。這個功能價值不可小覷,因為它吸引了不少傳統(tǒng)紙媒體,而搜狐就等于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媒體平臺,甚至有人用B2B2C的電商模式來形容它,并且稱將來有從事電商的可能。
搜狐新聞客戶端的分享功能也體現了張朝陽少有的開放心態(tài)。其允許將客戶端看到的內容分享到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網易微博、微信好友及朋友圈等十余種地方。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