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之前,俄羅斯投資人Yuri Milner和硅谷超級天使Ron Conway在兩年之前創(chuàng)建了Start Fund。一言以蔽之,這基本上是一個用來送錢的東西。(當然,VC們也不傻,他們這樣做的原因被我的一個朋友用北京土話概括的最為精辟:“占坑”)。 Start Fund的條款友好的驚人——自動給每個Y Combinator的公司投資15萬美元,并且投資率是100%,也就代表著所有的公司只要從YC畢業(yè),就能拿到又讓它們支撐一年半載的資金(具體的時間每家公司不一樣)。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項目并不是YC自己組織發(fā)起的,而是來自于Yuri Milner大手筆的“捐款”行為。此人在2009年投資Facebook時就曾為了分一杯羹而不顧一切。
而現在,YC似乎覺得自己的地位更加強勢不可撼動了,便做出了將這個別人設立的基金“收歸國有”的舉動。新的YC合作投資項目的8萬美元投資額來自四個投資方,Yuri Milner, Andreessen Horowitz, General Catalyst和Maverick Capital分別投資兩萬美元。與此同時YC還宣布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對創(chuàng)業(yè)者更加嚴格,并致力打造一所絕無僅有的“創(chuàng)業(yè)精英大學”。
與VC“合作辦學”,打造嚴格的貴族學校
當然,隨著更少的投資數額而來的是更多和VC們一起建設公司的機會。YC這次的新舉措是像辦大學一樣,將風投公司的合伙人們作為“教授”,把他們請到孵化器里來開啟“答疑時間”,并確保每一個公司都能獲得答疑的機會。其實很多創(chuàng)始人都覺得,能拿到多少錢并不是最重要的——很多時候錢多了就花得多,錢少了就省著點花而已,都問題不大,而能和投資人們保持思想上的隨時同步,不時被叫去“耳提面命”一下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創(chuàng)始人們把現在YC的模式說成是 “一點孵化器,加上一點天使基金,加上一點大學課堂,再加上一點校友網絡。”
另外一個體現出YC的流程嚴格化、正規(guī)化的舉措是他們項目的縮編,以及更加苛刻的錄取流程。到現在為止,2013年冬季的面試都結束了。2012年夏季的一批YC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84個公司,不過這次看起來他們只會接受50個左右。Paul Graham自己也承認,過去的這個夏天他們有些增長過快。公司的數目從66個增長到了84個,但是成功數目似乎還不及以前,由于各種原因倒掉的公司多了許多。
在從前,YC的投資哲學就像David Tze之前說道的一樣,他們更多去花時間挑好的、獨特的東西,而不是去避免常規(guī)的錯誤,當然這就不免造成這種幾十上百個公司只有一兩個變成大牛,其余全死掉的情況(power law)。事實上,既然積極的方面是可以總結出來的(加分的地方),那扣分的地方就是更可以規(guī)律化的——這樣也可以讓YC在可以縮減自身規(guī)模的同時不錯過任何Dropbox或者Airbnb一樣的公司。說實在,這個遴選過程的逐漸完善倒是讓YC越來越像一個標準嚴格、嚴進嚴出的創(chuàng)業(yè)大學了,以往那種憑著理想、第六感挑選黑天鵝的浪漫年代恐怕也是一去不復返。
融錢太多帶來的罪過
Paul Graham如此堅決的居然把別人友好的開給自己的投資數額減半,其實也是必有深意。其實融錢還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剛剛夠用最合適。經過對他們以前的多屆許多案例的觀察,YC認為大部分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是不需要8萬美元以上的資金的。如果錢來的太容易的話就尤其有問題:假如一個公司錢來的太容易了就會比較隨意的花錢,并且不在如何盈利上花心思。假如哪天市場行情變壞,這樣的公司就完蛋了。所以Paul Graham一直教導他的學生們,每次融到錢都要覺得這是自己這輩子最后一筆錢一樣,就算融到了很多也不要花,因為你對投資人的依賴是最小的,他們會更加喜歡你,同時市場行情對你的傷害也會減低到最小。尤其是,假如公司的初始估值太高,可能不免遇到越往后融資估值降低的情況(俗稱“down round”),這對所有人都是絕對的一場災難,創(chuàng)始人很可能分崩離析,投資人的錢也蒸發(fā)打水漂了。
而且,小公司里人們之間的關系就像結婚,手里錢越多,大家的想法也就越多,萬一出事情打起來的時候也就越復雜。比如說公司鬧矛盾,一個創(chuàng)始人想解雇另外一個,要在平時就分手好了,拍拍屁股走人。但是如果錢還有,而且還挺多,然后另外一個人就想處心積慮把一半兒錢拿到手,就像富人們離婚一樣,折騰的不休。
據Paul Graham的妻子,YC的共同創(chuàng)始人Jessica Livingston說道,她在YC的主要時間都花在處理創(chuàng)始人們之間的糾紛上了。畢竟,導師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在YC,花他們精力最多的其實是兩種公司 ——即很成功的公司,和很不成功、隊員互相打架的公司,且恐怕很多時候后者占得時間還要更多。Paul Graham自己對YC的成員們表示過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公司都會出現內部問題,且每次有內部問題成員們都會選擇“告老師”的做法,即向他們反映。自然,一個當務之急就是處理糾紛變得更有效一些 – 因為調解這些事情不光很痛苦,還很無聊 – 從而讓合伙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幫助那些成功的公司。
一張一弛:黑天鵝訓練之道
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曾經講到:阿基琉斯是被半人半獸的喀戎養(yǎng)大的,這代表一個英雄長大既需要仁慈的諄諄教導,也需要嚴酷的、獸性的訓練。盡管 YC的公司在硅谷乃至其他地方都是VC們追逐的超級搶手貨,Paul Graham居然主動要所有人少給自己的學生們投錢??梢娝^腦相當冷靜,且一直用心良苦。畢竟,這一點在硅谷是非常異類的 – 這個地方的競爭非常激烈,人們一般都是貪婪的占領一切可以占領的資源,哪有給錢還不要的。畢竟,今年前段時間他就在TC Disrupt SF大會上表達過這個觀點:他覺得YC公司拿錢還是拿得太容易了——拿錢容易就代表大家接受你;就代表你的觀點很受歡迎,沒那么新穎;也就代表你顛覆現狀,改變世界的可能性真的不大,只不過是多賺些錢讓所有人都高興罷了。
然而,從另一個方面講,創(chuàng)造這種自動的注資模式,也是鼓勵大家去勇敢的做更有風險的事情的一個辦法。按照他的理論,世界上有三種公司:第一種是一定會成功的公司;第二種是肯定會失敗的公司;第三種就是那些需要多給它些時間和精力才能發(fā)展成黑天鵝的“丑小鴨”。一般來說這些丑小鴨的特點都是他們在Demo Day的時候并不是非常驚艷,但不能因此就剝奪它們繼續(xù)走下去的權利。所以像類似Start Fund一樣的自動獲得融資的辦法自然可以幫助不少乍看起來沒有那么閃亮但是依然有潛力的創(chuàng)始人們。畢竟,假如大家都擔心自己拿不到錢,就會都去求穩(wěn),因而扎堆在那些比較“安全”的領域,比如云計算、移動應用,等等。有這些錢,起碼能讓他們去無所顧慮的再冒險一段時間,再觀后效。
現在看起來,這家2005年創(chuàng)立的創(chuàng)業(yè)加速器公司真的是要在孵化器領域一騎絕塵了,不光如此,它的模式也結結實實的挑戰(zhàn)了現存的風險投資產業(yè),因為 YC的投資回報率已經超過了不少知名VC,雖然說它投的錢也就基本上是賣皮薩付房租的錢而已。AngelList的創(chuàng)始人Naval Ravikant對此評論說:“YC已經成了一個事實上的硅谷創(chuàng)業(yè)公司聯盟,而現在它的實力有增無減,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改變整個風投行業(y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