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為資本運作玩法類柳傳志 鼎捷下市欲再上市

2010-12-18 10:37:14      陳振燁

  十年合作,鼎捷下市欲再上市,神碼資本運作手法撲朔迷離

  2010年10月19日,神州數碼和鼎捷集團共同宣布,前者將成為后者最大獨立法人股東,持股30%左右。業(yè)內人士猜測,由郭為親自操刀的這項戰(zhàn)略投資,動用資金不會少于1億美元,而鼎捷臺灣下市后,內地上市時間表可能早已敲定。外界評價,郭為現(xiàn)在角色和資本玩法,已越來越像柳傳志。平時隱于幕后,一露面就會有大動作。

  “在資本市場的運作,神州數碼還是個初學者,但我們知道,未來整個企業(yè)的發(fā)展,如果離開了資本運作,是不可能有更大發(fā)展的,這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就像過去10年,神碼要經歷感情關、戰(zhàn)略關、管理關,現(xiàn)在要過資本運作這一關,一定要利用這個杠桿發(fā)展壯大企業(yè)。”神州數碼集團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告訴《經理人》。

  鼎捷集團董事長孫藹彬與郭為相識近十年,合作就長達九年。兩人上一次公開露面,一起肩并肩出現(xiàn)在媒體上,還要追溯到2001年底。2000年神碼剛從聯(lián)想分拆出來,第二年就與鼎捷成立了合資公司,在釣魚臺簽署合作協(xié)議,合力進攻國內ERP市場。

  過去近十年中,這兩位企業(yè)家和他們合資的企業(yè),同樣經歷了感情、戰(zhàn)略和管理等一道道考驗,雖然近兩年中,傳出不少分分合合的猜測,但這一次再度強強聯(lián)手,并且深入到資本層面合作,所有傳聞不攻自破。郭為的資本運作手段愈發(fā)嫻熟,而鼎捷借此完成戰(zhàn)略市場向中國大陸轉移。

  繞道增持鼎捷

  在原來的股權框架下,合資公司既是神碼的子公司,也是鼎捷的子公司,實際上,三家企業(yè)都是獨立的個體。正如郭為所說,在獨立法人、不同股東的分子公司之間,往往會出現(xiàn)利益的沖突。而且一家是香港上市公司,一家是臺灣上市公司,要照顧到兩岸三地的法規(guī)。

  郭為和孫藹彬商定:合資公司第一大股東鼎新電腦(鼎捷前身)先在臺灣下市,下市后與大陸合資公司合并成立鼎捷集團。先前,神碼回購合資公司40%股權,等鼎捷集團合并完成后,神碼再持鼎捷集團,然后再運作鼎捷集團獨立上市。分拆、合并之后,股東和股東的利益完全一致了。

  談到這個過程,孫藹彬說:“在臺灣,鼎捷是唯一一家經營很順暢卻下市的公司,我們下市的唯一原因,就是希望神碼成為我們的股東,但在臺灣,上市公司有很多規(guī)定,下市的過程不比上市容易,中間經歷了非常多的波折,但一路合作下來,我和郭為都非常信任對方,慢慢把股份合法地轉給神碼,直到現(xiàn)在公布這個結果。”

  從時間跨度來看,成為鼎捷集團最大股東,可以說,郭為進行了多種資本運作嘗試,其間,他還在進行MBO(管理層收購)。盡管郭為常說自己還是資本運作的初學者,但近兩年來,他的資本運作手法已經越來越嫻熟,每年進行的并購和戰(zhàn)略投資都有好幾起。賺錢,能為股東創(chuàng)造價值。從這點看,郭為僅是把資本當作實現(xiàn)目標的工具。

  郭為強調,作為戰(zhàn)略投資者,他和神碼不會過多介入鼎捷的管理,當年兩家成立合資公司的時候也是如此,“他們已經有30年的管理經驗,比神碼要長得多,管理已很成熟。我的理念就是幫忙不添亂。”郭為說:“合作了這么長時間,兩家公司高度信任對方。未來的神州數碼,若要說大的發(fā)展,就是要通過資本的方式—實際上資本就是個工具,把你需要的人才聚集在一起,你可以發(fā)工資,也可以給股票,可以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使人才聚集在一起,所以,神碼需要與更多像鼎捷這樣的優(yōu)秀企業(yè)合作。”

  鼎捷和神碼走到今天,用郭為的話形容,“過去是兒女親家,各過各的,但現(xiàn)在是一家人”。在此之前,兩家公司持股比例未定的時候,業(yè)內常有兩家公司為爭奪控制權不合的傳聞,孫藹彬不太客氣地說:“我覺得有人故意制造假象,想要打擊我們。兩家公司一路走到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商量好的,沒有什么猜忌。有人制造假信息,我和郭為就沒有合作了?事實證明,我們合作更加緊密了。”
[page]

  1+1大于2

  “資本運作本來就是成長過程的一個方式。所以不是為了并購而并購,并購要能產生效益。一個軟件公司并購進來,人都走了,什么都沒有留下來,那你的并購就是失敗的。要對你的用戶有價值,有正面意義,那才是對的并購。”

  在郭為看來,神碼也有一個成熟的過程。在神碼發(fā)展中,他始終強調一點,以客戶為中心,怎么樣進行各方面的業(yè)務。鼎捷本身有很大的客戶群,是神碼所追求的對象,神碼的很多客戶需要ERP,他們會第一時間告訴鼎捷怎么去做。

  IT服務一直是神碼的短板,近幾年一直朝此方向轉型。鼎捷在IT服務中,是極具戰(zhàn)略性的一顆棋子。目前,神碼正在操作一個很大的項目—政企通,幫助政府很好的為企業(yè)服務,其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企業(yè)的ERP如何滿足。郭為認為,當資本市場越來越電子化、信息化,怎樣把ERP嵌入到一起。從鼎捷的客戶群來講,可能很多他不僅僅需要ERP,還需要其他產品和服務,這個時候,神碼就可以幫助來做,他們也許需要服務器,也許需要移動互聯(lián)的應用。

  兩家公司技術層面的交流非常重要。鼎捷在軟件產品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神碼過去是以定制化產品為主,而鼎捷始終堅持以軟件產品方式來做。郭為認為,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怎樣組織一個軟件產品,包括技術平臺的使用,什么樣的技術平臺會更有利于這個產品的創(chuàng)新,穩(wěn)定發(fā)展,在這些方面也有很多交流。

  “融合本身就會帶來很大價值,在思想上、管理上,會有很好的互補。當然,信任非常重要,如果兩家公司沒有互信基礎,融合就會遇到很多障礙,當建立很好互信的時候,那一定是1+1大于2。這是毫無疑問的。”郭為說。

  復制MBO邏輯

  兩家公司進行新一輪資本操作,始于2007年,那個時候,郭為正在開始轟轟烈烈的MBO,外界極為關注。據一位熟悉神碼和鼎捷合作關系的知情人透露:繞道持股鼎捷,外界看是有點復雜的,兩家公司要充分信任對方才行,另外,這種操作方式,與當時郭為正在進行的MBO(管理層收購)邏輯是一樣的。

  “沒有MBO之前,雖然郭為是神州數碼的總裁兼CEO,但他畢竟還是打工的,他的老板仍然是柳傳志,一些重大資本運作必須上董事會討論?;刭彾?0%股權,之所以很快獲得董事會通過,與郭為逐步回購聯(lián)想股權有關,兩件事情的思路是一致的。郭為MBO就是要走自己的路。現(xiàn)在,神碼的第一大股東是神碼管理團隊,鼎捷集團的第一大股東也換成了神碼。”

  2010年是郭為MBO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一年。5月19日,神州數碼發(fā)布公告,股東RLL出售1億股,由股東KIL接盤,每股價格為10.5港元。這1億股股本約占神州數碼已發(fā)行股本的9.8%,此輪出售完畢后,RLL所持神碼股份由13.85%減少至4.05%,KIL由約8.76%增加至18.56%。

  KIL是英屬維京群島注冊成立的有限公司,郭為為控股股東,股東還包括另外11位神碼管理層。RLL指南明有限公司,系于香港注冊成立的有限公司,由聯(lián)想控股全資擁有。經歷此番股權變更后,郭為為首的管理層成為神碼第一大股東,SIBL(軟銀賽富)為第二大股東,聯(lián)想控股持有股份合計5.52%,為第三大股東。

  MBO之后的幾年中,神碼連續(xù)增長速度超過20%。目前,神碼新的戰(zhàn)略布局已經敲定,將集團下面八個戰(zhàn)略本部,整合為分銷、解決方案和IT服務三大板塊。分析人士認為:這些公司在進行業(yè)務折分、投資、融資的過程中,郭為有很多機會打造一個由管理層相對控股的、合理的股權架構,而且相對于神碼的產權改革而言,未來這樣的操作要簡單得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