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藝術的“呼吸”

2009-09-15 19:42:55      挖貝網(wǎng)

  ——丹德力畫廊創(chuàng)始人及其團隊訪談

  與“北京CBD”這位高調的鄰居相比,與它僅十多分鐘路程之隔的“競園”卻是一處溫暖、安靜的角落。雖然這里的咖啡館常年看不到人聲鼎沸的熱鬧場面,甚至平日里也看不見什么客人,但是門前小黑板上的“今日推薦”還是一如既往的工整。

  同樣都是由落寞的老工廠、舊倉庫演變而來,位于朝陽區(qū)南磨房廣渠路3號的“競園”卻透著一絲雅致和親切。記者還清楚地記得2008年底第一次來“競園”時,天色漸暗的背景下,路燈在老倉庫的磚墻上氤氳的暖色光暈,是那年冬天的溫暖記憶之一。

  而這次來到競園,則是為了另一處溫暖的目的地——位于競園1號庫西北角的“丹德力畫廊”(下稱丹德力)。

  談到這個以蒲公英的英文發(fā)音“dandelion”取名的藝術空間,首先一定要介紹這群在競園1號庫搭建自己精神家園的“大庫人”(匯霖達庫社群,昵稱大庫)。

  他們懷抱著“清晨有人將百分之百綠色的牛奶送上餐桌;上午悠閑地捧著一本喜歡的書,喝上一杯香濃的咖啡;中午與好友共享一餐定制的意大利美食;下午在一間環(huán)境優(yōu)雅的畫廊與藝術品進行心靈交流;晚上與愛侶在放映廳里看上一場浪漫電影,而這一切都可以足不出戶”的烏托邦式夢想,他們擁有相互感應的藝術靈魂,他們是一群正在與北京“熱戀”的臺灣人。

  而正是擁有了這樣一方溫情、浪漫的土壤,丹德力才會像一顆自由的蒲公英種子,用平凡卻美麗的姿態(tài),落戶到這里。難怪畫廊的主人毫不掩飾地告訴記者:“我是因為這里的鄰居和這樣有特點的空間才決定辦畫廊的,這和其他很多畫廊的創(chuàng)辦過程有些不一樣?!?/p>

  ’

  第三眼“情人”

  人們常說第一眼驚艷,第二眼才攝魂,而丹德力擁有讓人看過第三眼后就會“死心塌地”愛上它的魅力。

  和畫廊的名字一樣,第一眼映入視線的是空間中大量質樸的直線設計,而簡單實用的功能區(qū)劃分極為低調,似乎每一面白墻都在盡職地告訴你“這里是畫廊”。

  細品之下,又會發(fā)現(xiàn)畫廊主人的品位和空間設計師蕭孟逸的巧思已經(jīng)和諧地融入到這個的空間里。棋盤式的玻璃天花板設計是仔細觀察后的巨大收獲,下午三四點的太陽透過玻璃在與之銜接的十米高墻上刻度時間,上演“光陰”和“光影”的故事。順著木質的扶梯走到二樓,人字形梁架屋頂?shù)母叨葍?yōu)勢不僅保留了空間上的呼吸感,而且坡度設計減少了視覺高度之外的留白部分。與此同時,玻璃天井下的架空露臺設計,辟出了一個獨立小展區(qū),讓人忍不住想就這樣躺在地板上,注視這一方天空。

  在丹德力畫廊里,有很多細節(jié)都在向你傳遞著“呼吸”的精髓。相信丹德力之所以擁有蒲公英一樣新鮮的生命力,也源于它“沒遮沒攔”的呼吸空氣、呼吸光影、呼吸藝術時的雀躍。

  也許有人好奇這里的主人是誰?他為什么要創(chuàng)辦這個畫廊?他的畫廊和別處的畫廊又有怎樣的不同?伴隨這些問題的展開,丹德力的“第三眼”魅力也會揭開謎底。

  能讓一個畫廊迸發(fā)出與眾不同光芒的光源也許不止一個:獨特的空間設計、藝術品位高的展品以及長久以來堅持的獨特藝術風格等等都是關鍵的因素,然而背后是怎樣的團隊在推動它們向前發(fā)展才是至關重要的“王牌”。

  ’

  辦畫廊是一種“拼貼藝術”

  作為丹德力畫廊的創(chuàng)始人,陳慧給人第一面印象知性、優(yōu)雅,這種氣質和畫廊的氣場相得益彰。如果不是因為事先知道她的職業(yè),很難把眼前這位溫婉的女士和她作為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的律師本行聯(lián)系在一起。有趣的是,當看到整個畫廊干凈利落的設計線條,以及主人營造出的感性氛圍時,會不由地想到,或許正是融合了女主人職業(yè)和天性的“沖突”,丹德力畫廊才會表現(xiàn)出一種掙脫束縛的自由感。

  陳慧很喜歡音樂和藝術,這種喜愛從她的言談舉止中就已經(jīng)流暢地表露出來。采訪還沒開始,她就微笑著建議要來點音樂。這種暢快表達自己喜好的開朗,貫穿了整個下午的采訪。

  “最初只是因為單純的喜歡這里的鄰居和房屋的結構,而具體要拿這個建筑符號做什么,是后來才考慮的事情。之所以想到把它做成畫廊,是受到旅美工筆畫家趙秀煥老師的影響,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能夠做她的總代理,于是畫廊的構想就這樣成型了。”陳慧輕描淡寫地談起丹德力畫廊“誕生”的過程。在采訪中她一直強調辦畫廊是一個意外的意外,但在仔細閱讀過陳慧的幾篇隨筆后,才明白這個冠以“蒲公英”之名的畫廊,實際上凝結了主人很多美好的回憶和未來的希冀。

  信仰佛學的陳慧認為,藝術家創(chuàng)作時會進入一種“禪定”的狀態(tài)?!捌鋵嵜恳粡埉嫷耐瓿蛇^程,就像我們必須要堅持完成自己的工作一樣。趙秀煥老師曾經(jīng)說過,她畫畫就像在打禪。我的工作經(jīng)常需要幾天幾夜加班寫文件,但這些都是一個禪定的境界?!蹦軌蛲萍杭叭说膿Q位思考,是陳慧與客戶藝術家們溝通的致勝法寶。在畫廊的經(jīng)營過程中,陳慧的角色既是“主人”又是“收藏家”,這種雙重的身份讓她原本就出色的溝通能力有了施展的平臺。

  “就像公司融資一樣,投資人想要找的一定是有創(chuàng)新、有市場前景的公司,除了要看這些公司的商業(yè)模式,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團隊。在藝術品投資中,對藝術家的品格了解也很重要。如果你想要收藏某位藝術家的作品,首先需要了解他繪畫語言的穩(wěn)定性,而且要看他是否能夠在保持穩(wěn)定的基礎上不斷突破,假如只是一成不變,那么投資回報也不會可觀。我覺得收藏是一種天性,絕對不是盲目,如果在感受藝術的過程中加入投資的理念,那幸福感就是加倍的?!痹谶@個時候,才會讓人想起陳慧的老本行是律師,并且在企業(yè)融資、公司重組、并購方面具有多年實務經(jīng)驗。

  丹德力畫廊于陳慧的意義,就如同一幅“拼貼作品”。在這里她不僅可以拼貼自己的愛好與職業(yè),也把對藝術的熱愛和善于生活的溫熱體會交融在一起?!捌鋵嵨业纳钣幸徊糠衷谶@邊,大庫的建筑都是Loft風格的設計,我偶爾也會住在這邊和鄰居們交流,所以丹德力是一個很有‘人味’的畫廊,如果常來的話,會感覺到我們整個團隊是在用心做事。它已經(jīng)不僅是一個表達藝術的空間,同時還填充著很溫暖的存在感。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個可以呼吸,可以讓人在工作之余逃遁的地方?!?

  當然從專業(yè)的藝術品經(jīng)營和管理角度來看,陳慧還只能算是一個“外行”。好在她身后還有一個很好的團隊在支撐著她蒲公英一樣飛翔的夢想。

  ’

  營銷也需要“藝術化處理”

  在所有工作伙伴中,藝術項目總監(jiān)劉永孜絕對是陳慧得力的“左膀右臂”。2003年12月她在澳大利亞獲得了默爾本大學藝術管理碩士學位,并且在留學之前曾在多家外企公司市場部和銷售部任職。這些經(jīng)歷讓一開始就加入到丹德力團隊的劉永孜,能夠很好地幫助畫廊建立起符合自己藝術品位的營銷風格。

  “藝術品的銷售和推介其實更多的是口頭的,只要我們和客戶有很好的溝通,這個可能比那些大型的廣告更有意義。”劉永孜堅持不僅藝術品要有風格,收藏家更應該有自己的風格。為此,丹德力畫廊除了平日里策展活動和學術性的展覽,每個月都會舉辦一些主題性的文化沙龍?!拔覀兘?jīng)常會舉辦一些藝術講座,藝術心理學的課程,或者配合展覽有一些小型的演奏會。這樣不僅能夠更加親切地相互交流,而且也能培養(yǎng)他們在生活的藝術里,感悟到怎樣的藝術品是適合自己的。”

  正如劉永孜所說,藝術品也許是沉默的,但卻最有表達力。它完全能夠暴露你內心的所思所想,只是平常人很難意識到?!斑@恰恰也反映了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藝術品的價值,這其實對大部分畫廊來說都是一個挑戰(zhàn)——怎么給收藏家傳達藝術品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即使專業(yè)人士也很難給藝術定一個合理的價位,而丹德力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藝術價值和商業(yè)價值找到一個對接的點,在收藏家和藝術家之間搭建一個橋梁?!?/p>

  作為一個商業(yè)性的畫廊,仍然要靠經(jīng)營藝術品為生,但劉永孜覺得做藝術品銷售時,誰來收藏藝術品也很重要,價錢并不是唯一的考慮因素。

  ’

  培養(yǎng)文化“資助者”

  為了幫助丹德力預測未來的收藏趨勢,并且引導畫廊的藏家們找到各自最適合的收藏風格。陳慧請來了杭春暉做丹德力畫廊的藝術顧問。

  正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的杭春暉一直致力于現(xiàn)代水墨人物的創(chuàng)作,并有多幅作品被廣東美術館、嘉得在線等機構及私人收藏。

  “其實每一個收藏家在每一段文化里都是充當著‘資助者’的角色。在西方的藝術史里美第奇家族不僅成就了藝術品購買的傳奇,實際上也支撐起了整個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將來,丹德力希望能夠通過慢慢引導,讓我們的收藏家也變成這樣一個角色?!焙即簳熯€幽默地說道,當然這不是一個丹德力、一個陳慧獨自戰(zhàn)斗能夠實現(xiàn)的。

  為了準備年底的畫展,杭春暉經(jīng)常會一天畫上十幾個小時,很多天都不出工作室。說到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時,學工筆畫出身的他強調收藏應該從本民族的文化特點里選擇一條脈搏和線索,“但絕對不是幾百年前藝術語言的重復,還需要與當代的審美精神和審美趣味契合。”

  當看到杭春暉小熊系列的新工筆畫作品后,會發(fā)現(xiàn)當傳統(tǒng)的繪畫技巧與現(xiàn)在的審美結合時,藝術品被賦予了更多的現(xiàn)代語言,同時它所吸引的潛在收藏者被放大了很多倍。而這種新舊疊加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實際上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自信表達。“我希望丹德力未來能夠推動這一批藝術家作品的市場化過程,并且這也能帶動下一步收藏家的隊伍建設?!?/p>

  隨后,他帶著記者參觀了正在丹德力展出的趙秀煥工筆花鳥作品,一番從用色到構圖以及風格的細致評述,讓記者不由感嘆,只有充分理解了藝術品的表達語言,才能在其中找到共鳴點,開始享受人類收藏美好事物的“本能”所帶來的幸福感。

  雖然整個團隊的采訪用了兩個下午時間,但是與他們圍坐在桌旁,看畫談藝術,聊“幸福是什么”的過程,卻時時都有如沐春風的舒暢感覺。我相信當陳慧在說“我們是用心在做事的團隊”時,一定也能看見桌邊捧著茶杯的客人們認可的眼神和微笑,而這個團隊也是丹德力讓人來了又來的 “第三眼”魅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