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信貸收緊無礙經濟大局

2009-09-15 17:41:37      胡建軍

  Credit crunch will not hamper econom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year

  文/胡建軍

  從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的“微調”等各種因素看,2009下半年信貸明顯收縮或不可避免,這既有市場自身調節(jié)的原因,也和政策面的微調密不可分。這種收縮是對上半年信貸急劇擴張后的必要修正,對經濟中長期的健康發(fā)展也是不可或缺的。

  預計下半年新增貸款的規(guī)模約為2.5萬億元,只為上半年新增量的35%左右,全年新增人民幣信貸控制在10萬億元以內問題不大。

  部分票據融資無實體交易基礎

  票據融資在三季度將集中到期,但中長期貸款對其的替代效應并不完全,造成新增貸款數量的下降 。票據融資在2009上半年的集中放量曾引起市場和監(jiān)管層的高度關注,雖然具體數量難以測算,但可以肯定的是,部分票據融資并沒有實體交易基礎,部分套現資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市等資產領域。

  票據融資的激增和其低成本有關,上半年票據融資成本僅為1.6%1.8%,這是銀行系統(tǒng)的資金極度充裕造成的。2009年14月,票據融資占新增貸款的比重逐月數據為38.5%、45.5%、19.5%和21.2%。由于銀監(jiān)會加強了對票據融資的檢查力度,自5月份開始,票據融資占比開始急劇下降,5月份不足13%,6月份在新增貸款中的比重降到1%以內。7月份票據融資規(guī)模更是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119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58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509億元,而票據融資減少1982億元。從邏輯上分析,雖然7月份中長期貸款較6月份減少了45%,但仍高于4月和5月的水平,當月5396億(包括居民戶中長期貸款)的數額并不低。

  由于此次票據融資的高峰出現在一季度,且1月份最大,達到6239億元,考慮到票據融資最長期限為6個月,有理由相信7月份新增的3509億元中長期貸款中部分由票據融資轉化而來。

  雖然中長期貸款替代票據融資的趨勢在未來兩個月仍將持續(xù),但完全靠中長期貸款增長來彌補票據負增長有相當困難,新增貸款數量在下半年明顯收縮不可避免。

  中長期貸款增長后勁將減弱

  中長期貸款在上半年增長迅速,并大部分流向“鐵公基”項目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這其中銀行貸款標準的調低以及政策默許均對此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但下半年無論從項目資金的需求角度,還是供應角度,其力度均將明顯弱于上半年。

  一季度的基建貸款主要是中央政府項目,由于中央財政資金到位足額并且及時,銀行資金也及時跟進,二季度后地方政府項目也陸續(xù)啟動,但其風險性高于中央財政項目。雖然基本建設項目一般按進度發(fā)放貸款,但部分基礎項目可能已經占用了未來的資金額度,以防銀行未來收緊信貸。商業(yè)銀行迫于資產運用壓力,也鼓勵企業(yè)多貸一些。對于地方融資平臺項目,不可否認存在魚龍混雜的區(qū)域性因素,其對貸款資金的渴求更是缺乏預算約束,肯定是能多貸即多貸。

  而下半年如果銀行提高貸款標準和要求,未來相當部分的中長期貸款可能會被擋在門檻以外。因此,雖然由于項目進程的推進,銀行的配套資金還會不斷跟上,但增長后勁將顯著趨弱。另外,即使不考慮上述因素,從銀行實際操作來講,在“早放貸、早收益”的經營思路下,銀行上半年的貸款一般也占全年總量的60%以上,估計今年更是將占到75%左右。

  居民戶貸款難獨撐信貸增量

  居民戶貸款成為新增貸款的穩(wěn)定性中堅力量,但難以獨撐信貸增量。由于2009年貸款流向基礎建設投資領域的獨特模式,居民戶貸款在2009上半年貸款增量并不突出:一季度占比平均不足10%,二季度均值上升至24%。但7月份居民戶貸款占當月新增貸款的比重達到66.45%,是近幾年來的最高水平,其中居民戶中長期貸款的比重達到近80%,這主要是按揭貸款。相對于各月間波動較為激烈的企業(yè)貸款,今年以來的新增居民戶貸款較為平穩(wěn)。隨著私人部門投資和消費信心的增強,下半年居民戶貸款中的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仍有望平穩(wěn)增長,但考慮到隨著房價高漲、成交量下降,按揭貸款將小幅萎縮??傮w看,居民戶貸款在下半年的快速增長態(tài)勢其實也難以持續(xù)。

  對商業(yè)銀行放貸能力釜底抽薪

  7月初,在公布了6月份信貸數據后,人民銀行重啟一年期央票的發(fā)行,對市場釋放出貨幣政策微調的信號。7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yè)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1.32%,環(huán)比高0.41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1.35%,環(huán)比高0.44個百分點。7月份以來的市場利率上升,反映市場資金較上半年極度富裕的情況悄然發(fā)生了些許變化,這和央行適度收緊流動性等因素有關。

  對于此輪信貸擴張,銀監(jiān)會的反應似乎更加清醒。7月份,銀監(jiān)會在2009年第三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公開警示:貸款高速投放積聚的風險隱患在增加,銀行業(yè)金融機構經營活動中的不審慎行為和沖動放貸、粗放經營的傾向有所抬頭;要特別防范項目資本金不實或不足風險、票據融資風險、貸款集中度風險和房地產市場等風險點,并出臺了若干針對固定資產貸款、項目融資、信用卡業(yè)務、二套房貸等具體規(guī)定。應該說,銀監(jiān)會著重警示的風險點正是此輪信貸擴張中突出面臨的癥結和矛盾集中點,表現為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局部區(qū)域項目一哄而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用濫用、風控缺位導致票據套現資金及假按揭等。

  雖然央行前不久再次表態(tài)不會對商業(yè)銀行實行貸款規(guī)模的數量性控制,但銀監(jiān)會的態(tài)度更加明晰。如果說,銀監(jiān)會的警示只能起到指導作用的話,對資本充足率的嚴格要求則是剛性的。銀行業(yè)2009年初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平均在10%和12%左右,考慮到總資產增速、加權風險資產系數的增加、留存收益對核心資本的增厚等因素,預計銀行業(yè)2009年中期的核心資本和總資本充足率將降至9%和11%以內。

  另外,目前盛傳擬將商業(yè)銀行相互持有的次級債從附屬資本計算額中扣除,更無異于銀行資本充足率的釜底抽薪,又將減少資本充足率約一個百分點。因此,如果銀監(jiān)會嚴格執(zhí)行商業(yè)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的規(guī)定,整體商業(yè)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其實僅在監(jiān)管線附近,銀行將被迫壓縮風險系數較高的一般性貸款。

  國有大行帶頭控制新增貸款規(guī)模

  國內存量貸款份額最大的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2009上半年的新增貸款分別約為8000億元和7000億元,按照媒體披露的兩家銀行預將全年新增貸款分別控制在1萬億元和9000億元核算,下半年兩家銀行的新增貸款均在2000億元左右,僅為上半年新增信貸的25%30%。作為上半年國內人民幣新增貸款最快的中國銀行和中國農業(yè)銀行,上半年激進放貸更是著眼于提高國內市場份額的公司戰(zhàn)略調整布局下的短期舉措,在監(jiān)管層窗口指導乃至定向央票等懲罰性措施下,貸款也可能被動收縮。

  預計國有銀行下半年新增1萬億元人民幣貸款,由于股份制銀行和地方商業(yè)銀行后起信貸的慣性,國有銀行市場份額則稍降至40%,國內2009下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約在2.5萬億元左右。

  信貸收縮無礙經濟景氣提升大局

  2008年底以來的信貸擴張作為4萬億政府投資的配套資金計劃,對于中國經濟企穩(wěn)、避免大蕭條的出現功不可沒。在目前全球經濟基本觸底、國內經濟環(huán)境已經明顯好轉的背景下,著眼于解決經濟結構優(yōu)化以及防范資產泡沫等擴張性貨幣政策后遺癥問題的宏觀舉措實有必要提上日程。

  從貨幣指標看,國內經濟活躍度在增強,這是貸款需求的根本和基礎。企業(yè)主要進行投資生產經營,其資金主要以活期存款形式出現,若大部分存款以定期形式存放,則反映企業(yè)對未來的經濟和經營形勢的判斷趨于悲觀。

  2009上半年,廣義和狹義貨幣供應量 M2和M1增速持續(xù)上升,總體呈擴張態(tài)勢,分別達到1996年5月份以來和1995年5月份以來最高水平。但自2008年5月份以來,M1增速一直低于M2。2009年1月份,M2增速為18.79%,M1增速僅為6.68%,剪刀差達到12.1%。自2009年2月份后,M1和M2增速剪刀差逐月收窄。今年7月份,M2同比增長28.42%,環(huán)比低0.03個百分點,而M1同比增長率則為26.37%,環(huán)比高1.6個百分點,剪刀差收窄至2.1%,是近一年來的最低水平。M1增速的進一步加快,反映企業(yè)存款活期化現象明顯,也反映出企業(yè)投資預期的積極變化和經濟活躍度的增強,這構成貸款需求的實體因素。

  總體判斷,下半年短期的信貸收縮無礙經濟景氣提升的大局,從貨幣政策的中期目標看,防范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及促結構優(yōu)化對于國內經濟的前景比貸款基礎上的GDP泡沫要重要很多,無論從防范金融風險的角度,還是從促進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考慮,均是如此。

  (作者單位為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