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飯統(tǒng)學不了OpenTable

2009-07-21 10:30:49      方浩

  文|記者 方浩

  作為2009年第一家登陸納斯達克的美國本土企業(yè),OpenTable的商業(yè)模式在定義網絡訂餐行業(yè)的同時,也讓其中國學徒們領教了中美之間“餐桌生意”的巨大不同

  活下來就是奇跡。這句話放在OpenTable身上尤為受用。對于一家在上世紀末伴隨.com泡沫而生的網絡訂餐公司,它已經目送了太多競爭對手的垮掉,DinnerBroker.com、Foodline.com、Ireserve.com、iSeatz.com和RestaurantRow.com等早已倒閉。而另一家競爭對手,一直以來人氣旺盛卻業(yè)績平平的Yelp,則已傳出有可能被Open Table收購的消息。

  在資本市場最寒冷的時刻成功IPO,并且市盈率至少高達300倍,市值6億美元。OpenTable的生存秘籍是什么?中國會不會誕生自己的“OpenTable”?

  殺手锏

  在目前的網絡訂餐市場,基本存在兩類公司:一種是以麗華快餐為代表、以互聯網為銷售渠道、無店面經營的端到端的訂餐公司,它們自己既扮演生產者又扮演服務者的角色;另一類則是純粹的“中間人”(Middlemen)角色,即幫助餐館(Seller)找到食客(Buyer),幫助食客(Buyer)購買物品(預訂餐館)。OpenTable、Yelp以及中國的飯統(tǒng)網、大眾點評網等基本屬于這一陣營,用飯統(tǒng)網CEO臧力的話說,做的是雙邊市場:一邊是餐館,一邊是消費者。

  事實上,在后一種陣營中,各家公司的盈利模式又不盡相同:Yelp與中國的大眾點評網極為相似,是一個第三方城市消費者點評平臺,主要對餐館、菜品和廚師進行各種點評。它們屬于Web2.0的餐飲網站,收入來源大部分是餐館的廣告展示以及相應的會員費,其中廣告是主流。

  而飯統(tǒng)網則與幾年前在大阪上市的日本餐飲網站咕嘟媽咪(Gudumami)屬于Web1.0網站,但二者的主營業(yè)務也各不相同:飯統(tǒng)網基本是靠訂單服務、會員費和廣告費,而咕嘟媽咪的主營業(yè)務則是幫助餐館進行各種促銷活動,這種活動有相當一部分是在線下完成,通過促銷和培訓來收取費用。

  OpenTable之所以成為OpenTable,就在于它與上述公司的商業(yè)模式完全不同。雖然OpenTable也有自己的訂餐網站,但它實際上是一家Software-as-a-Service(SaaS,軟件即服務)的公司:它向餐館銷售一款訂餐軟件,借助這套軟件系統(tǒng),Open Table能為餐廳提供的服務包括:把客戶訂餐的需求具體到時間(1點還是1點15分)、位置(靠窗還是走廊)、價格(是否有打折)等等因素,然后提供便捷和迅速的預訂。而且,它還能幫助餐廳做定向的電子郵件營銷。

  目前,在OpenTable的總收入中,有54%來自餐廳的月租費,42%來自每一筆訂單的傭金,還有4%來自給餐廳裝軟件的初裝費。根據Open Table2008年前10個月的財報,其8090家會員(安裝了其軟件系統(tǒng)的餐館)總共為其貢獻了3750萬美元的收入,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個餐館每月大約為其貢獻281美元的月租費和243美元的訂單傭金。

  其中,如果通過餐館的網站訂餐,OpenTable將向餐館收取0.25美元的訂金,而如果是通過OpenTable的網站,則要收取1美元。2008年,大約有57%的訂餐者通過OpenTable的網站完成預約,剩下的43%則是通過餐館自己的網站。這也說明,OpenTable網站本身就是一個不錯的營銷工具,相比那些單純只是為餐館提供解決方案的軟件公司,它無疑可以使餐館的訂餐渠道和訂餐數量同時翻番。

  同樣在這10個月中,OpenTable新增了1397家會員餐館,為其帶來了170萬美元的收入,也就是說,目前這套軟件系統(tǒng)的初始安裝費大概是1240美元。由此可見,OpenTable幾乎是一家完全不依賴于廣告的網絡訂餐公司,這也就間接解釋了在這樣一個廣告主普遍縮減預算支出的蕭條時刻,它卻能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

  相比之下,以人氣為主要促銷手段、以廣告為主要盈利來源的傳統(tǒng)網絡訂餐模式,仍然具有不確定性。Yelp的消費者會員數量是OpenTable的6倍,但在后者成功IPO之后,Yelp的CEO除了并不否定兩家公司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外,只是淡淡地表示Yelp最快也要等到2010年才能IPO。

  OpenTable并不是美國惟一一家能夠提供訂餐軟件系統(tǒng)的公司,但它可能是惟一一家占據高端餐館的公司。1240美元的一次性安裝費,再加上每月一共515美元的租金和定金,使得很多中小餐館只能望而卻步。目前,面向中小餐館的訂餐軟件一般只售幾十美元,而且只是單機版的,并沒有OpenTable這樣的網絡后臺實現聯網。

  一直以來,OpenTable在選擇客戶方面都堅持走高端與商務的路線。對此頗有研究的飯統(tǒng)網CFO趙學勤說,OpenTable的預約一般需要提前一兩周,因為有些位置本身就是不可替換的資源,“美國時代廣場有一個酒吧,如果要非常好的位置,必須提前半年預訂。”目前OpenTable只占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地區(qū)訂餐服務的20%,只占全美國的6%。但顯然,穩(wěn)定的高端客戶群也是OpenTable抵抗低迷經濟的重要保證。

  美國國情Vs中國特色

  OpenTable的成功上市激發(fā)了中國同仁的巨大熱情,一位業(yè)內人士甚至信誓旦旦地表示,“三年之內,中國必有一家訂餐網站實現IPO!”但是,OpenTable與飯統(tǒng)網、大眾點評網這些中國同行所處的消費文化有著天壤之別。

  臧力坦言,“飯統(tǒng)網最大的敵人不是競爭對手,而是我們的消費習慣。”這種消費習慣既來自普通消費者,也來自餐館。

  首先,中西方消費者對訂餐方式有著截然不同的思維習慣。在中國,除了重大活動(婚慶和商務酒會等),很少會有人提前很多天預定桌位,而在美國就不同,預約早就成了一種社會文化,即使一家飯館并不火爆,消費者也是習慣提前預約。飯統(tǒng)網調查過日本和歐美的餐館,發(fā)現即使餐廳里一桌客人都沒有,人們還是習慣先打電話來餐廳,然后才可以去。“從中國人的角度來說,很不習慣。”臧力說。

  根據美國國家餐飲協會的統(tǒng)計,2007年約有13%的美國人在網上訂餐,其中僅必勝客的網上訂餐規(guī)模就達到10億美元。而中國目前通過網絡訂餐的人數不足總人口的1%。特別是對于OpenTable來說,由于它的主要用戶群是商務團體,因此更加注重時間規(guī)劃。

  其次,很多中國餐館并不青睞訂餐軟件。“與國外有特色的餐館相比,國內的餐館寧愿花錢拜關公關二爺,也不愿意做廣告推廣,更別提購買訂餐軟件了。”在華興資本副總裁黃勝利看來,這是一種經營意識的差別或者差距。

  曾經有一段時間,飯統(tǒng)網也試著向它的餐館用戶推廣一種客戶端軟件,但很快發(fā)現這種模式并不現實。“比起人力成本,這種系統(tǒng)的上線可能意味著餐館成本的增加,因為你要培訓員工,要購買軟硬件。”臧力說。

  事實上,中國也并非沒有OpenTable的追隨者,豆丁網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與OpenTable不同的是,它不是為客人在餐館訂餐,而是為快餐店的外賣需求提供信息化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訂餐軟件。這套由豆丁網所制定的餐飲企業(yè)版軟件,已經實現了在線上傳菜單、管理收銀、送餐員管理、送餐達到時間、送餐范圍、特色菜推薦、與掌柜在線交流等功能,為餐館實現了信息化,但是,豆丁網的盈利模式還只是與快餐店進行銷售分成,目前這個軟件幾乎是免費的。原因很簡單,市場并不認同收費方式。

  此外,中國很多餐館轉手或者倒閉的頻率很高,市場極具不穩(wěn)定性,這也是訂餐軟件很難得到推廣的一個原因。據中國烹飪協會調查數據顯示,在餐飲行業(yè),平均每月8%的餐廳會關閉,同時又新增10%的新店。因此很多中低端的餐館從控制風險的角度考慮,并不愿意在這方面投入過多成本。

  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消費文化,催生了一種中國式的網絡訂餐模式:由于人力成本很低而且習慣于電話等傳統(tǒng)方式訂餐,像飯統(tǒng)網這樣的訂餐網站60%的訂單是通過電話(Call Center)實現的,借助這種傳統(tǒng)的訂餐模式,飯統(tǒng)網來獲得返點。而這就帶來一個OpenTable幾乎不會遇到的問題:有時候很難向餐館確認訂單是否真的實現,去了多少人,消費了多少等等,網站并不知情,因為你沒有記錄可供追尋。“餐館逃單的現象在業(yè)內非常普遍。”品味網CEO鄧永強坦言。

  為了將風險控制到最低限度,飯統(tǒng)網在國內最早采取了會員費的形式,即向那些規(guī)模小、訂單回執(zhí)不穩(wěn)定的中小餐館收取一次性的年費。目前,飯統(tǒng)網有三塊收入來源:廣告、返點和會員費。據說,2008年飯統(tǒng)的營收在1000萬元人民幣左右。“三塊業(yè)務基本上平分秋色。”臧力說。

  但不管怎樣,環(huán)境正在朝著有利于數字化餐飲的方向發(fā)展。根據商務部的統(tǒng)計數據,2008年中國餐飲業(yè)零售額達到1.5萬億元。由于競爭激烈,餐飲業(yè)百強的平均利潤率已經下降到13%。連鎖化和特色化已經成為餐飲業(yè)發(fā)展的主流。

  專注餐飲行業(yè)數字化的奧琦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孔令博(本刊“創(chuàng)業(yè)志”欄目跟蹤報道對象)也認為,對于OpenTable的模式,國內同行既不必要完全模仿,也不用完全排斥。“網絡平臺運營者必須能夠敏銳地捕捉到飯店業(yè)主的需求變化以及用餐者的需求變化,并推出與之相適應的服務形式;想辦法幫助飯店業(yè)主多掙錢、多省錢,滿足用餐者由吃飯可能帶來的其他需求,如此則有可能加快這一運營模式被市場接受的速度。”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