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常勝CEO:追求創(chuàng)新比客戶要求更高

2009-07-08 16:07:33      挖貝網

  面對金融海嘯,沒有幾個投資人承受得起,投資人不禁要問:能夠穩(wěn)定創(chuàng)造高回報、值得信賴的企業(yè)家在哪里?臺灣的《Money錢》雜志近日選出島內30位“常勝CEO”,而其中前5名的票數遙遙領先其它人,這些CEO都堪稱相當有歷史地位。

  雜志從臺股1200多家公司中,先從連續(xù)10年賺錢、今年第1 季賺錢、10 年平均ROE 排名前50 名這3個標準來篩選。篩選出10年平均ROE排名前50名的企業(yè),然后再經過101位金融界專業(yè)法人的投票、檢視、評論,最后誕生出這30位最出類拔萃的CEO。

  文章說,50家好公司,也等于有50位出眾的CEO帶領,許多重量級金融專家都說過,一家公司能成功,最大關鍵絕對是在領導者。

  專家票選的結果,前5名的票數遙遙領先其它人,這些CEO堪稱都已有了歷史地位,相信讀者也不陌生。排名第1的蔡明介,獲得7成受訪者的認同,是這一次的人氣王;第2名是以執(zhí)行能力著稱的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登上執(zhí)行王寶座。第3名是創(chuàng)造臺灣品牌驕傲的宏達電總經理周永明,說他是創(chuàng)新王,實至名歸;第4名是永不服老的張忠謀,做出的眾多策略,在在都牽動臺灣半導體的未來,是策略王;排名第5的是謙謙君子林耀英,投票給他的人都寫上“誠信”兩字,是眾人心目中的“誠信王”。

  人氣王 聯發(fā)科董事長蔡明介——眼光獨到的IC設計教父

  在此次票選中,蔡明介獲得壓倒性的票數,堪稱人氣王。他帶領聯發(fā)科創(chuàng)下無人能敵的獲利紀錄,法人一致推舉他“眼光精準、有遠見”。蔡明介被尊稱IC設計教父,曾經擔任過7家IC設計公司董事長,是幫聯電集團培養(yǎng)出多家高價股的重要推手。雖然他算是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后輩,但是用投資角度來看,在法人眼中的價值已超越這些資深大老。

  IC設計是高研發(fā)密集的產業(yè),能否提前抓到未來產品趨勢,是公司成敗的關鍵,因為只要一落后競爭對手,幾乎就毫無勝算。蔡明介每一次都能提前看出明星產品,從DVD播放機、手機到LCD TV領域,聯發(fā)科都在市場起飛前3年就開始鴨子劃水默默布局。

  執(zhí)行王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霸氣皇帝創(chuàng)全球最大代工廠

  郭臺銘用極低的毛利率接各類代工,竟能讓鴻海做到營收破兆,成為全球最大代工廠。鴻海走制造密集,這個產業(yè)的殘酷之處,是無止盡的殺價競爭。為了在低價中擠出獲利,郭臺銘不容許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出錯,更善用人性,以超高待遇搭配嚴刑峻罰,讓鴻海成為獨一無二、再難有人超越的代工大怪獸。

  法人評論,郭臺銘除了執(zhí)行力強,最厲害的當屬財務操作能耐。在鴻海母體資金逐漸充裕后,他就展開一次次購并,有些是對事業(yè)體擴充有幫助,有些則明顯是在股價套利上有幫助,讓郭臺銘順利登上臺灣首富地位。

  創(chuàng)新王 宏達電總經理周永明——追求創(chuàng)新比客戶要求更高

  隨著宏達電生產智能型手機,闖出一片藍海,媒體開始幫周永明冠上“創(chuàng)新教父”的頭銜。宏達電能從2005年至今多次登上股王寶座,“人”占了關鍵的因素,前任總經理卓火土是研發(fā)奇才,先打下根基;現任總經理周永明則師承卓火土,對創(chuàng)新機種的要求,還要高更多。

  周永明常掛在口中的名言,就是“今年絕對不做跟去年一樣的東西,要做出新的”,“要自己突破自己,不是讓別人來突破你。”投票給周永明的法人評論,卓火土做出智能型手機固然是創(chuàng)舉,但是如何在接下來的機型導入新功能、修飾外型、抓住市場胃口。

  策略王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讓臺灣半導體站上世界舞臺

  說來也巧,在本刊進行票選的同時,張忠謀忽然宣布要重掌臺積電兵符,站回第一線。此舉目前看來貶多于褒,張忠謀總是以專業(yè)經理人自居,但投資市場認為,他其實該把自己當做老板,以輔導角色幫助臺積電順利接班。

  確實,比起任何創(chuàng)業(yè)家,張忠謀都絲毫不遜色,他被戴上的頭銜更崇高:臺灣半導體教父。他更提倡知識管理,將臺積電逐步打造成制度分明、技術領先的一流公司,成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張忠謀的氣度也是企業(yè)家中罕見,例如他親自為裁員不當公開道歉,深受大家好評。

  誠信王 大立光董事長林耀英——做的比說的多 報喜也報憂

  光學產業(yè)曾經是臺股的明星,眾多“光”字輩公司享有過高股價,但如今只有大立光仍屹立不搖,無論是獲利率和市占率,都遠遠拉開與對手的差距。能創(chuàng)下這樣的佳績,林耀英自然有許多優(yōu)點,但法人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誠信和謙遜,只說自己一定做得到的事。

  即使質量、技術都出色,也默默布局眾多未來性的產品,但林耀英從不“造神”,不會主動談論接到多少客戶,營收好或不好都坦白說。若不幸遇到制程瓶頸,影響預估的進度,也會誠實說明。法人認為,林耀英將心力都花在產品技術提升,真正為股東創(chuàng)造最佳報酬。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