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 段曉燕 侯繼勇 尹先凱
撰稿 侯繼勇 尹先凱
坐在記者對面,李彥宏跟去年接受采訪時相比瘦了,卻越發(fā)顯得清俊。
2009年,百度先后推出了“有啊”進入電子商務,又推出鳳巢計劃,并通過阿拉丁進入“暗網”搜索,同時尋找在手機搜索中的機會。
2008年對于不惑之年的李彥宏而言,是“不惑之惑”的一年,百度先后遭遇各種危機。就在2007年,百度首席技術官劉建國、首席運營官朱洪波相繼離開百度;年底,百度首席財務官王湛生意外去世,百度陷入管理上的“真空”。2008年整整一年,百度都忙于尋找繼任者,“這段時間,是我創(chuàng)建百度以來最痛苦的時刻”,李彥宏稱。
而恰恰是這段最痛苦的時間,讓李彥宏重新審視百度,審視自己,重新確立百度的主軸,界定百度的邊界。一年后,首席運營官葉朋、首席財務官李昕晢、首席技術官李一男先后到位,而李彥宏本人也歷經煎熬,完成了從創(chuàng)業(yè)家到企業(yè)家的轉變。
決策邏輯:看歷史、做試驗
百度的業(yè)務大餅中,70%的資源和精力投入網頁搜索;20%投入垂直檢索;10%投入創(chuàng)新業(yè)務。李彥宏的風格是“邊做邊看”,通過試驗來布局。
《21世紀》:百度起家業(yè)務是搜索引擎服務,這些年來,百度不斷進入新的業(yè)務領域,從新聞資訊到電子商務,似乎無所不包,如何定義現在的百度?
李彥宏:外界對百度有誤解。百度現在的訪問量非常大,用戶規(guī)模非常大。但百度還是一個很單純的公司,主業(yè)還是網頁檢索,網頁檢索收入占總收入的90%以上。盡管百度也在不斷地嘗試一些新東西,比如電子商務、海外業(yè)務拓展,但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與網頁檢索相關的業(yè)務上。
我一直非常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需要非常的專注,把主要精力放在一個地方,才能做得比別人好。中文搜索還處在早期階段,還有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
《21世紀》:那如果專注搜索,為何又要開進“有啊”這種新業(yè)務領域?這部分在百度的整體設計中的意義何在?
李彥宏:百度要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做合理分配。目前,70%的資源投向網頁檢索;20%的資源放到跟網頁搜索相關的產品,如圖片搜索、知道、百科等;還有10%的資源,投到創(chuàng)新型業(yè)務,比如“有啊”。
之所以投入這些業(yè)務,一是看好這些業(yè)務的潛力;二是這些業(yè)務可以利用百度的既有優(yōu)勢。百度的優(yōu)勢是擁有龐大的用戶群,用戶每天都在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這些特點是其他互聯網公司不具備的,其他的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是在被動地接受內容。對于用戶需求的改變,百度最先知道。
這讓我們認識到,百度基于自己的這個平臺,有可能把一些新業(yè)務做起來。所以我們愿意拿出10%的精力和資源去投入創(chuàng)新型業(yè)務。這些業(yè)務一旦做成了,我們就會考慮投入更大的精力。
《21世紀》:“做成”的標準是什么?
李彥宏:每一個項目都有不同的判斷的標準,基本上的判斷標準是這個公司離開百度,變成一個子公司仍然能夠生存?,F在一些業(yè)務是要依靠百度母體不斷地輸入各種養(yǎng)分才能生存。
《21世紀》:但市場不等人。創(chuàng)新類的業(yè)務,踩準進入的時間點很重要,你如何找到節(jié)點?是不斷試水,還是邊走邊看?
李彥宏:是邊走邊看,有些東西在你真正的嘗試之前不容易看清楚。
《21世紀》:比如電子商務,很多人認為其將來市場潛力很大,但如何找準進入這個時間的時間點?
李彥宏:電子商務將來的爆發(fā)力一定很大。但進入的Timing(時機)問題很重要。(市場)什么時候爆發(fā)出來,現在還是不明朗。在這種情況下,太早進去就會餓死,太晚進去就沒有機會了。如何抓往時機,這是我作為CEO天天琢磨的事情。
《21世紀》:您怎么去琢磨,怎么去做決策?
李彥宏:首先要試驗,要去試一試,了解一下用戶的反饋;其次要看歷史,尤其是美國互聯網歷史。中國互聯網發(fā)展得要比美國晚一些。比如電子商務,可以看電子商務在美國剛開始是什么狀況,出現過什么樣的機會,有什么樣的困難,困難是怎么解決的,這些東西拿到中國來,哪些因素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然后再推導說這個是不是應該做。此外,我也會跟內部團隊討論,跟朋友討論。
《21世紀》:加上這些創(chuàng)新業(yè)務,未來的百度可以理解為“一站式”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么?
李彥宏:其實中國互聯網服務與應用分為幾塊,一是門戶,一是網絡游戲,一是短信,即移動類的短信,還有一塊是搜索。電子商務剛發(fā)展起來,但現在規(guī)模還太小,不能算是一個有獨立盈利能力的大方向。這四塊百度只做了一塊,所以百度不是“一站式”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鳳巢計劃療傷
一度沸沸揚揚的競價排名風波后,百度提前啟動更具技術含量的鳳巢計劃,而這個領域,國際競爭對手早已重兵囤積。
《21世紀》:百度推出了技術領域的“阿拉丁計劃”,網絡營銷的“鳳巢計劃”,這兩個項目能給百度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李彥宏:阿拉丁計劃和鳳巢計劃都已經開發(fā)了很長時間,在發(fā)布之前已經進行了一年以上。這些都有一個很周密的計劃,一步一步地往前推進。首先講鳳巢,鳳巢對于百度來講是全新的東西,但在國際上不算新東西。這方面在學術研究也非常活躍,一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也在研究這個東西。
《21世紀》:研究的核心是什么?
李彥宏:就是這些付費搜索怎么樣變現才是最佳狀況。網頁檢索分為兩塊,一塊是自然搜索,一塊是付費搜索,鳳巢是讓付費搜索如何能夠做得更符合客戶的需求,更少的傷害用戶體驗,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我們在不斷地改進。
《21世紀》:是哪些因素推動百度實施鳳巢計劃?
李彥宏:因為我們逐步發(fā)現付費搜索和自然搜索一樣,都有極高的技術含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的技術含量更高,而國外的有一些同行有若干年的積累,這方面比我們做得更好,比如Google、Yahoo、微軟,每個公司大概有1000名以上的工程師在做類似于鳳巢計劃的東西。百度不能落后。
《21世紀》:百度把自然搜索和付費搜索分開?與Google有區(qū)別嗎?
李彥宏:分開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我們現在也分開了,有人可能覺得分得不夠清楚,未來我們會分得更清楚。
《21世紀》:鳳巢是競價排名的升級版?
[page]李彥宏:我們現在意識到競價排名這個名字起得不好。它引起了很多誤解。百度的商業(yè)信息推廣從一開始就不是僅僅依靠“點擊價格”這個單一指標來確定的。除了價格,一個商業(yè)信息的最后排序還跟信息質量、相關度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有一個復雜的數學模型來確定最終的排序,而不是只認價格。
從這個意義來說,鳳巢確實就是競價排名的升級版。所以我們現有系統叫做百度推廣經典版,鳳巢叫做百度推廣專業(yè)版。
《21世紀》:競價排名的風波,是不是加快了鳳巢計劃的推出?
李彥宏:對鳳巢系統的推出有加速作用。
《21世紀》:鳳巢的系統中,是加載了更多的過濾網和防火墻?最多可能有多少種指標?
李彥宏:鳳巢是個非常復雜的模型,涉及的指標非常多。這個系統比很多人想象的復雜得多,甚至我都在半年一年前沒有意識到這個系統有這么復雜,有些可以有幾十個指標,而且每一個指標計算都是很復雜的。
快公司的管理短板
李彥宏認為,企業(yè)文化建設和管理機制建設,是百度需要加強的管理短板。身為CEO的他,能同時兼顧技術、管理和商業(yè)模式的背后,是將看似復雜不同的體系簡單為“發(fā)現需求,找對路子,找到方向”。
《21世紀》:去年競價排名風波的事情,對百度的影響有多大?
李彥宏:那時候,外界認為百度又遇到了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困難。在我看來,當時百度確實暴露出來了一些問題,但我自己心里還比較踏實,這個公司的基本面是很好的,管理團隊也已經組建起來了,我們在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在發(fā)展,不是過不去的坎。
《21世紀》:你心里難過嗎?
李彥宏:那段時間的確不好過,但還不是我創(chuàng)業(yè)過程當中最難過的時間。
《21世紀》:會覺得冤么?
李彥宏:我覺得這是一個人必然要走過的道路,當你影響力越來越大時,公眾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外界的質疑也好,批評也好,我都要看作是外界對我們的要求,是我們努力的空間。如果這個事情當時不發(fā)生而是以后發(fā)生,可能對我們來說會更加痛苦。
《21世紀》:但現在回過頭來看,是不是在管理上也出現了問題?比如競價排名的事件中,可能有銷售人員的急功近利,這方面后來怎么完善的?
李彥宏:銷售人員具體的機制,我能講的不是很全。但以百度的首頁為例吧。曾經不斷有人提出要上首頁的需求。百度早期的時候曾經草率決定,把一些東西推上首頁,但效果并不好。這種事情重復發(fā)生,后來百度就專門建立了首頁修改流程,現在即使只改動一個Byte也需要我去簽字。
《21世紀》:百度上市時不到1000人,現在超過7000人,快速成長的公司,對整個管理和營運系統是很大挑戰(zhàn),管理方面的壓力怎么解決?
李彥宏:的確有壓力,很大的壓力。公司成長非常非???,很多東西沒有形成比較成型的做法,老遇到新問題,老得去想解決辦法,免不了犯錯誤。怎么把公司各種流程建立起來,同時又不犧牲效率,這是我一直在想的問題。
最理想的狀況是大公司的平臺、小公司的效率。我在內部常跟同事講,我們還是小公司,我們要有小公司的心態(tài)去做事情,千萬不要覺得說我們已經很大了,我們可以等得起,我們可以慢慢來,不是這樣子的。
《21世紀》:公司快速成長會掩蓋很多不易看到的“短板”,你覺得百度的“短板”在哪里?
李彥宏:我覺得需要兩個東西,一個是(企業(yè))文化,另外一個是機制。(企業(yè))文化對公司的成敗非常重要,對于快速變化的行業(yè)和公司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我覺得一定要建立一個非常高效的文化,所謂高效的文化,對于百度來說的一些細節(jié),比如提供早餐,上下班不用打卡,要讓上下級關系不明顯,重視個人創(chuàng)造力就是高效的文化。
第二就是機制。一個快速成長的公司有很多新問題,每遇到一個新問題,我們就要分析這個問題下次還會不會重復出現,如果會,怎樣才能解決得更好,從而形成一個流程和制度。流程與機制建立起來后,它就不依賴于某一個具體的人,某個人離開了,我把另外一個人放上來他也能做這個事兒。
《21世紀》:從一季度的財報來看,百度的研發(fā)投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6.7%,占當季營收的10.57%。可以理解百度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嗎?
李彥宏:百度既不是一家僅由技術驅動的公司,也不是一家僅由營銷驅動的公司,百度是一個市場需求驅動的公司。百度做什么產品,首先要看市場有沒有需求。做網頁檢索是因為有需求,后來垂直搜索,包括圖片搜索、知道、貼吧,創(chuàng)新業(yè)務等。技術是為需求服務的,營銷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
《21世紀》:如果技術部門與市場部門發(fā)生矛盾,誰更有話語權?
李彥宏:百度的文化是平等的,大家講道理。正確的是什么,錯誤的是什么,我們要追尋正確的是什么,客觀事實是什么,在這個前提下,不論銷售人員也好,技術人員,還是CEO,大家都是一樣的。不是誰的地位高低就得聽誰的。
《21世紀》:技術、管理。商業(yè)模式都很重要,你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兼顧各個方面?
李彥宏:還要回到需求驅動。發(fā)現需求,找對路子,找到方向。
《21世紀》你又如何保證你找的方向是對的?
李彥宏:我不能保證,我只能盡量避免去做錯誤的決策。這就需要我們平等去說話,不是說誰的地位高就聽誰的。我常對公司內部的員工說,主將無能累死三軍。所以我們要有碰撞,要頭腦風暴。
一兩年后會做投資
從實業(yè)起家、做大之后開始利用投資杠桿撬動新的產業(yè)鏈布局,是大部分企業(yè)已經、正在或將來走的路徑??梢钥隙ǖ氖?,不久的將來,“百度資本”也將會作為一個子平臺出現。
《21世紀》:在您看來,互聯網行業(yè)下一個機遇在哪里?
李彥宏:未來3-5年我看好B2C的發(fā)展。再過3-5年,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將發(fā)生改變,小到任何一個街邊小店,大到蘇寧、國美這樣大的賣場,都會把互聯網通道做得非常成熟、便捷,都能通過互聯網來銷售產品。
《21世紀》:那百度是否會花更多的力氣來做B2C?
李彥宏:不是百度花力氣做B2C,而是花更多的力氣來幫助B2C成功。
《21世紀》:怎么幫?不是競爭關系么?百度也有“有啊”?
李彥宏:B2C與搜索引擎是上下游關系。這個機會來了,對百度有好處。B2C都會通過搜索獲得流量,獲得用戶。
與互聯網營銷相比,電子商務是個獨立的產業(yè)。展示廣告、搜索引擎與電子商務是上、下游關系,電子商務的網站全都會在搜索引擎投廣告,他們需要依靠搜索引擎帶流量,帶用戶。
《21世紀》:Intel、Cisco等公司,做到一定階段會專門成立一個部門或子公司,專注投資。百度也會這樣嗎?
李彥宏:會。百度也會做投資。
《21世紀》:已經開始了么?還是在看?
李彥宏:現在百度還沒有這樣做,因為幾年前中國互聯網有太多泡沫,沒有什么真正的投資機會,有太多的熱錢涌進了互聯網,抬高了價格。同時創(chuàng)業(yè)者的心態(tài)也不好,所以百度暫時還沒有去做這樣的事情。
《21世紀》:經過這一輪金融危機,泡沫會有所平息的。
李彥宏:會有一些變化。但我覺得還要再等一兩年,等百度上市以后的第一批獲得投資的公司徹底死掉以后,市場才會是一個比較理性的市場。
《21世紀》:Intel、Cisco當年做投資有一個原始的自我保護沖動,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投資鎖定所在行業(yè)的新機會、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往往是破壞性的創(chuàng)新,百度如何避免這種狀況發(fā)生?
李彥宏:首先我覺得有些機會就應該屬于新的公司,IBM不能夠指望抓住PC操作系統,微軟也不能在搜索市場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百度首先要把該得到的地方得到,搜索引擎,與跟搜索相關領域是百度應該抓住的領域。有些領域要讓給新的公司來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