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搜索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08-05-21 19:32:10      s1985

    搜!我的答案!

    搜索的最終目的始終是提供最優(yōu)化的結果,社會化搜索與其說是創(chuàng)新,毋寧說是回歸。

    搜索引擎一直是互聯(lián)網最火爆的應用之一,承擔了互聯(lián)網作為一種工具的很大價值。用戶不會關心也疲于從成千上萬的信息中選擇結果。如果你平時喜愛音樂、電影和時尚,那么,當你搜索“奶茶”時,搜索引擎會自動將劉若英的歌曲網站或者歌迷后援會官網等與你的愛好和生活相關的信息排列在所有搜索結果前面,而不是在公司名稱中包含奶茶二字的女子俱樂部或其他無關的企業(yè)廣告。當搜索“300”時,搜索引擎向導會直接詢問你是否有關電影,而這正是你想搜索的熱門電影《斯巴達300勇士》。

    以關鍵詞、鏈接為核心的搜索引擎面對用戶需求已經力不從心,意識到羅列海量的信息最終會歸于平庸和同質化,因為對于用戶而言,只要一個最好的答案。于是,搜索市場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趨勢或者統(tǒng)治話語權,那就是與基于計算機算法搜索技術對應的人機互動的社會化搜索。這種趨勢,帶給google、baidu、yahoo等搜索引擎一種商業(yè)新思路和戰(zhàn)略的重構,同時,也催生出一批以“社會化搜索引擎”標榜自己的網站,而根據(jù)艾瑞(iResearch)的研究預測,到2010年12月時,每天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戶數(shù)將近2億人,用戶日均使用搜索引擎次數(shù)也將有12.1次,面對趨于平淡但未來商業(yè)前景廣闊的搜索市場,社會化搜索的提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搜索江湖,一場持久激烈的商業(yè)惡戰(zhàn)正在上演。

    搜索的SNS

    有人把社會化搜索叫做“人肉搜索”,這個說法聽起來就很生猛,讓我們想起“虐貓”事件和“銅須門”事件。對于搜索引擎來說,搜索行為由被動變成了主動甚至是互動,搜索引擎聚合了人的力量,在web2.0時代,體現(xiàn)的是一種搜索的去中心化,是計算機算法與人類能動性和參與精神的綜合,不僅僅是搜索和社區(qū)的簡單疊加。如果說機器算法為搜索結果提供了量的保證,那么用戶搜索行為和愛好就為結果提供了質的相關,社會化搜索是對用戶搜索結果的重新排序,結果是使搜索結果與用戶的興趣更加匹配。

    在大約1993年,第一個搜索引擎的出現(xiàn)之前,人們就開始鏈接自己喜愛的站點了。從廣義上說,基于軟件的計算機算法法則搜索引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社會化索引系統(tǒng)。畢竟,軟件由人編寫而成的,集合了對于站點的性質、相關性,以及重要程度的判斷結果。社會化搜索概念的提出始于2004年和2005年之間,2004年1月21日,Eurekster被叫做個人化的社會搜索(personalized social search)2005年1月28日, Jeremy Zawodny 將Yahoo推出的產品Yahoo!My Web 定義為社會化搜索引擎,2005年10月26日,Pete Cashmore將這個術語應用到Wink上。Google的PageRank算法可以說是社會化搜索的一種基本形式,利用這種對網頁的重要性的評估方式,解構鏈接網站的內容的價值和構成。 PageRank是基于鏈接到相關站點的網站管理員的判斷結果的綜合,這個最終的連接,從本質上講是所有網站管理員最愛站點的結果。

    挖貝網訊,搜索引擎從關鍵字到綜合搜索引擎的元搜索到搜索的2.0時代,發(fā)展的最終軌跡都是為了提供有針對性的合適的搜索結果,個性化的搜索體驗。社會化搜索這條通向未來搜索的路,很多企業(yè)都在嘗試著走,但是究竟會拐向哪里前途卻并不明朗,信息化搜索不應該是一個炒作的概念,搜索作為互聯(lián)網為用戶提供的最有價值的工具之一,關鍵在于結果,社會化最終也是為了指向一個最終目的,一個“萬物皆備于我”的美麗愿景。發(fā)展到今天的社會化搜索,是計算機算法軟件和人類興趣行為共同作用的結果。精確的、相關的搜索體驗,讓用戶得到一種滿足與快感。[next]

    社會化搜索發(fā)展迷途

    社會化搜索引擎深諳注重用戶體驗、提升服務質量,用戶才會買單。

    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師Charlene Li曾說,“社會化搜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打磨才能逐漸成熟。”無論現(xiàn)在對于范式和標準的爭論,還是現(xiàn)實中社會化搜索引擎依賴用戶的被動,搶占市場的先機使大多數(shù)廠商共同的做法,通過各種形式布局力量。Yahoo從推出My Web2.0就體現(xiàn)了建立“社會化”的搜索引擎的野心,05年間,Yahoo吞并了圖片共享網站Flickr和向用戶提供最喜歡網站書簽和共享的服務的網站del.icio.us.06年,Yahoo又收購了創(chuàng)建和分享音樂播放列表的網站WebJay.然而,這些明顯需要聚集人氣的網站對于用戶來說尚缺乏一個基本的認知,而更大的困難在于用戶忠誠度的維持。

    社會化搜索永遠不能像算法搜索那樣全面、有涵蓋性。標簽不是分類和組織網絡的萬能藥,使用得當,標簽可以很好地描述網站的內容。但是語言固有模糊性和不明確性—語言有多種意思,人們對同樣的文字有不同的理解。文字需要有一種統(tǒng)一的形式明確的意思,缺乏控制性詞匯,標簽最后都是無序的。人們有惰性,雖有能力加入標簽和元數(shù)據(jù)到文檔中,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是個問題。此外還有人的能力限制和不良動機問題。軟件無法識別這些偽造的標簽的內容,在社會化搜索中難以過濾。

    如果不考慮以上的前提,那么,社會化搜索最終提供的是為個人搜索結果量身定做的答案,顯示的排序結果與使用者直接相關,這促使第三方網站或者廣告商不得不重新考慮搜索2.0時代如何將商品和服務提供給目標受眾。

    蔓延的商業(yè)觸角

    建立互聯(lián)網用戶社區(qū),用戶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互動。SearchTogether 作為微軟的一個研究項目,也體現(xiàn)了嘗試社會化搜索的端倪,SearchTogether是Internet Explorer 插件,安置在瀏覽器上面的工具條,它會打開一個瀏覽器的邊欄,目的是不同地點的多臺電腦的協(xié)作搜索,可以看到同事和朋友的關注領域和興趣范圍。

    百度的戰(zhàn)略更加明顯,除了百度知道、百度貼吧這種具有粘性的社區(qū)形式的“圈子”還有百度“搜藏”。百度搜藏的更大用意還在于,它背后,是由數(shù)千萬網民所組成的百度搜索社區(qū),當網民把搜藏品儲存在這個搜索社區(qū)里,只要通過“分享功能”,就能讓每一個人的收藏,都成為千萬人的收藏而獲得共享。

    Google一直秉承關注客戶的體驗,還在不斷地嘗試,如Google Co-op,以及在去年四月份,Google Maps推出的My Maps功能,允許用戶創(chuàng)作地圖,Google Maps也走向了社會化,雖然之前Google對社會化搜索不以為然,但其搜索產品及用戶體驗副總裁Marissa Mayer不久前就曾在采訪中暗示,Google在未來將可能通過你的Gmail去辨別你的好友,并利用他們的搜索歷史記錄去影響與你及你的社交網絡里的人員有關的 Google搜索結果。

    Marissa Mayer還說一開始這種關系網會基于Gmail聯(lián)系人,但也不排除Google會直接從第三方社交網站(比如MySpace、Facebook等)里導入用戶的好友信息。一些基于Google搜索引擎技術的第三方網站因為社會化搜索特性很可能使它們重排搜索結果。

    社會化搜索成為搜索主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并且也不是單靠一個甚至幾個搜索引擎能夠做到的,但是對于搜索引擎發(fā)展的趨勢,社會化搜索是一個明確的指向。社會化搜索引擎戰(zhàn)略布局已經如火如荼,至于如何通過戰(zhàn)術出奇制勝,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閱讀